很多一二線城市的地產人,可能都有過到縣城市場支援地產項目的經歷。很多人剛去的時候都很挫敗,因為大家會發現,一二線城市玩得賊溜的營銷套路,在縣城市場竟然完全失效了。
筆者就曾經去支援過一個縣城項目,該項目位于貴州黔南州下屬的一個不知名縣城,整個縣人口約20余萬,幾乎無外來人口,縣域面積接近2500km2,典型的地廣人稀。項目地處縣城新區,距離老城區約2公里,周邊除政府辦公樓外,幾乎無任何生活配套。整個項目共計約600套住宅+沿街商鋪40余套,產品面積段93-150m2,以130m2三房為主,縣城新房價格在4500元/m2。
自團隊籌備之日算起,項目在第16個月的時候,實現了95%的去化(不含商鋪)。做完這個項目后,大喘一口氣,并暗自立誓,此生愿再不做縣城盤。其中辛酸,想必只有做過或正在做的同行才能體會。
以下內容,是我復盤了項目銷售過程中,面臨的幾點問題和解決思路,純粹經驗之談,希望各位……少走彎路,早日脫身。
縣城營銷六大痛點
沒賣過縣城樓盤,不知道縣城樓盤到底有多難。對于我而言,做縣城樓盤主要有以下6個痛點:
營銷痛點一:縣城很大也很小
縣城的大,是縣域面積的大;縣城的小,是核心活動區的小。
這就造成了兩大矛盾:①除縣中心外,周邊鄉鎮無法照顧及時;②核心區域的資源競爭激烈。
舉個例子,前期投放廣告時,縣城內位置好的廣告位幾乎被較早開盤的兩個項目瓜分完,留下的,只有路邊汽車站、民房之類的廣告位,沒有任何一處高炮,甚至有廣告公司說,你可以選位置,我們幫你申請,如果可以,你自己花錢搭高炮。
而周邊鄉鎮,因地域大導致了距離遠,無法在每個區域覆蓋宣傳,能做的,僅僅是在幾個核心位置投放廣告,但你懂的,好位置總有人搶先一步。
除此之外,在活動方面,也僅能以縣城為主,鄉鎮所能展開的活動頻率極少,豐富度也不如縣城,管控力度、效果達成方面也不如縣城。
營銷痛點二:入鄉無法隨俗,本地難求精英
項目初期,隨同前來的有6位精英銷售,但半個月后,便決定在招滿團隊后,安排所有人回去,僅留下管理團隊。客戶全程不愿說普通話,開口即本地話,無法有效溝通,更無法建立親切感、信任感。其他的可以培訓,但這一點,無法培訓,對于外來的開發商而言,很容易在小問題上撞得頭破血流。
團隊本地化,問題也隨之出現,大部分年輕人外出工作,直接導致可選性減少很多,另外,本地有經驗的銷售人才較少,培養所需時間較長,挖人所付成本更高,兩難選擇。
這也是為何,很多縣城項目蓄客期都很長,很多時間是留給團隊做培訓使用的。幸運的是,操盤項目招聘時臨近春節,以高薪提前鎖定了一批返鄉人員,順利閉坑。
營銷痛點三:營銷轟轟烈烈,效果平平淡淡
每個項目開始的標志應該是品牌發布會,品牌發布會的效果想必都不盡如人意吧,去參加過項目競品的發布會,可以說除了抽獎和表演,其他內容關注者并不多。點我了解抖音賣房
想必每個縣城盤也都做過派發大米、派發食用油之類的活動,除了花錢買吆喝外,還能得到什么?當然,這些都不是最夸張的,見過廣西某項目,每周一場“撒錢”活動,活動內容十分“有趣”,1萬塊直接抽獎,最高3888元,抽完1萬,活動結束,參與者風雨無阻,擠滿售樓處。
營銷痛點四:奢華且安靜的售樓處
售樓處越奢華就能賣得又貴又快,貌似成為一句營銷正確的話句了,至少才提案階段,就沒見過哪個方案里不對售樓處有要求的。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縣城項目大部分時間的售樓處客戶量都不多,工作日三三兩兩來幾組,據不完全統計,除百強縣外,日均10組客戶以上的縣城項目,幾乎為零。
當時,聽到不止一位客戶說了這么一番話:XX項目一定很貴,你看看它的售樓處,我一定買不起,不敢去。
營銷痛點五:人少不說市場還飽和
人口基數少,客群數量少,這是縣城項目的通病,再加上前幾年的開發建設,似乎市場已經飽和,這也是很多地產營銷人對縣城項目失去信心的原因,仿佛有做了再多的努力,也是白忙活一場。
以我做的項目為例,整個縣20萬人,縣城人口5萬,好像做個幾場活動,幾乎全城的人都知道這個項目了。因為縣城圈子小,信息傳遞很快。正因為如此,項目的口碑對于銷售至關重要。值得慶幸的是,當時的項目除了戶型不那么理想,產品在當地口碑還不錯。
營銷痛點六:不懂人心產品隨意
越接地氣的地方,越是需要俘獲人心的產品,但往往產品的設計是隨大流的,以至于把直接拿大城市那套抄抄當成做創新。
除此之外,原本地廣人稀的縣城,照理應該更加適合建容積率低的產品,但隨處望去,容積率3乃至更高的項目比比皆是。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是縣城的居民有一種認知,住得高才是好的。
專注不動產領域發展趨勢和創新模式的戰略研究。285篇原創內容公眾號
縣城樓盤,營銷如何破局?
談完問題,再來聊聊做法,總結下來有那么幾點:
一、策劃線:借勢宣傳、巧用活動
縣城項目,廣告對來訪量的影響是巨大的,沒有廣告位等同于慢性自殺,在僅獲得少量廣告位或廣告位置不佳時,便需要各種方式齊頭并進了。
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平臺在每個城市都有站點,而這些站點都是外包的,找到他們,和他們建立合作。舉個例子,在餓了么上找出5家奶茶店,有站點負責人出面與店家溝通,項目方負責出錢補貼,每家店選取一種奶茶,半價購,所有參與的奶茶店需要在補貼期間更換線上店鋪裝飾,在合作期間,站點需要安排外賣小哥在送餐時,將項目單頁放入袋中一起派送。
這樣的合作,不但打出了美譽度,也可彌補廣告不足的問題。同理,稍微改變一下玩法,這樣的合作還可以建立在快遞、便利店之上。
相信我們都做過一件事情,安排銷售去尋找門店擺放易拉寶或其他物料,但會發現,沒過幾天,物料就不見了,或已經損壞,完全沒有達到宣傳的效果,如果說,稍稍改變一下宣傳內容,在畫面上,同時放置商家的宣傳資料,相信,這樣的物料,商家會更加珍惜,也一定會將物料放在最顯眼的地方。
改變一下思路,從利人的角度出發,那么最終得到的結果,一定是利己的。
在活動方面,除了常規的一些活動,不妨試著大膽改變,將活動作為連接企事業單位的互動。
與婦聯聯合舉辦相親活動,與工商聯聯合舉辦企業茶話會,為書法協會舉辦書協年會,與拆遷辦舉辦如何選房的專題講座……
當時舉辦了這么一場活動,和當地書協在項目旁邊的小學操場聯合舉辦了一場千人的學生書法大賽,加上家長,活動到場人數高達3000多人,在沒有邀請的情況下,吸引了宣傳部長、教育局局長到場參與活動。
另外,縣城是一個人情世故大于天的地方,縣城信奉這么一句話:找對人、做對事。在考慮活動時,不妨將費用下放至每一個銷售人員,在設置好考核條件的情況下,將圈層營銷的概念縮小,可以是一場飯局、可以是一次品茗、也可以是一次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