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家百貨商店,創立于日本。
然而,疫情重創,奧運延期,旅游業停滯……日本百貨商店現狀卻著實令人擔憂。
年初,日本山形縣1700年開業的300年老百貨“大沼百貨”破產,山形縣成為了日本首個“百貨商店空白縣”!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此后,進入缺少外國游客的“孤獨夏季”,日本迎來了史無前例的“百貨閉店潮”。
據統計,訪日旅游受限之后,上半年百貨店的海外游客消費人數下降了97.3%。
來源:日本百貨店協會數據
日本百貨的困境赫然入目,截至8月,日本全國已經有12家商場倒閉,8成減收,半數虧損。
作為上市百貨集團的營收老大,三越伊勢丹已關閉3家百貨商店,其在泰國曼谷開業了28年之久的百貨商場也于8月31日閉店。
來源:jpinfo
不久前,“日本羽田周六會議節目組”對日本百貨大樓的危機進行了一次調查,根據統計,大眾認為阻礙了百貨商店發展的主要原因包括:
來源:地域創生
事實上,這也是全球百貨業的“通病”。很多老百貨們已經開始走向了“脫百貨”的轉型之路,通過新理念、新技術、新場景探尋一個最佳轉型方向。
比如在我們打造場景化概念的同時,日本百貨同樣關注到了場景化對消費的吸引力。而在這方面,一些日本百貨也會更注重整體氛圍的營造,更擅長對細節的把控,從而來強化一種深度的體驗氛圍。
1
體驗氛圍的全面營造
東京,「Coredo室町」
為了增加逛街的趣味性,日本百貨正在探索構成全面體驗氛圍的新模式——商場形態+街區形態,室內空間+室外空間,空間場景+活動場景。
在這方面,日本橋區域的復合式商業「Coredo室町」表現非常突出。
日本橋的歷史可追溯到1603年的江戶幕府時期,為了延續這種歷史悠久的文化氣息,「Coredo室町」從命名到定位都源于「CORE(核心)」、「EDO(江戶)」兩個概念的融合。
「Coredo室町」分為三棟建筑,coredo室町1、2之間的道路「仲通り」為項目帶來了更多街區感。
來源:touch.travel
而為了創造獨特的連貫性和統一性,以及令逛街體驗感層次更豐富,整個項目圍繞日本橋的傳統文化內核,在創造街區感、空間文化感、活動豐富度三個方面非常用心。
「Coredo室町」的建筑設計師團紀彥為了兼顧整體感和街區感,一方面以“低層零售+高層辦公”的模式作為建筑主要形式,同時低層商業的高度與街對面作為“重要文化財產”的三井本館高度保持一致,從而在視覺上形成了整個街區的整體感。
來源:gltjp
另一方面,「Coredo室町」1、2之間的「仲通り」成為建筑群內部留出的步行街道,每天早上11點至晚上8點禁止車輛通行,給行人創造了更多可逛的動線。
「Coredo室町」的沿街品牌多選取經營了百年的老鋪,店鋪門口會懸掛極具日式風格的暖簾或傳統飾品,地面使用與日本橋石材相同的石磚鋪路。
有人形容,這里地方并不大,卻處處細膩,等到華燈初上,便深感來自日式的暖意與風情,這也與項目提出的“保留傳統的美好,再尋求各種創新的可能”宗旨相契合。
來源:gltjp
原木是日本建筑常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元素,「Coredo室町」2和「Coredo室町」3的室內設計可以說是充分展現了木材使用與表現力的多樣性。
一樓的天花板設計便使用了“嵌木”手法,從天花板、墻面到柱身設計均用木材進行拼接,將傳統素材以新鮮的面貌呈現出來。
來源:housearch.net
墻面作為主視覺部分,其拼接木塊形式更為豐富,既有拼接方向與凹凸程度上的變化,又使用原木色調做色彩統一。
例如,部分墻面營造出舊時門店格柵效果,部分凹凸墻面又如同波動起伏的“琴鍵”,立體感十足。多種形式交替變換,帶來動靜相宜、色彩溫暖、繽紛而不繁亂的視覺效果。
來源:and-design.jp
此外,包括主要電梯旁邊的墻壁在內,還有一些墻面交錯裝飾了日本傳統花布,或是使用了相似花紋的墻磚,經典和風花紋與天然原木的搭配,同樣非常吸睛。
來源:housearch.net
天花板圖紋樣式繁而不雜,與日式傳統編織工藝有異曲同工之妙。
來源:housearch.net
街區與商場過渡的墻柱和樓面中,不懸掛張貼花哨的商業廣告,只以樸素的線條切割粗狂質感石材示人,整體感觀非常簡潔。
來源:housearch.net
盡管空間內變化豐富,但無論是整體風格還是細節把控都緊密與日本文化相扣。
比如,一些休閑座椅采用與墻面木材拼貼手法呼應的設計。
來源:housearch.net
一些店鋪門面,使用木格柵這種傳統的日式建筑手法。
來源:Pinterest
而在不經意間,顧客還能發現諸如消防設備所在處也被特別的小心思進行了美化,鯉魚、富士山、福神達摩等日本文化icon為空間增添了一些可愛俏皮的感受。
來源:housearch.net
作為傳遞傳統文化價值的載體,整個「Coredo室町」項目也通過豐富的活動,把區域打造成了一條“一年四季都不寂寞”的街區。
春季
春季,日本橋「Coredo室町」1會舉辦全日本最早的賞花大會——FLOWERS BY NAKED。
這是由創意公司NAKED Inc.操刀打造的沉浸式藝術展,主題圍繞寓意著四季生命的「花」。在實物布景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數字媒體技術進行藝術展現,來自“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五感的全方位體驗,讓體驗者仿若身處一個“日式鮮花庭院”,在早春之際真實地感受到春天的絢麗與美好。
從2016年開始,這一活動已經連續舉辦了5年,美輪美奐的場景與深度沉浸式體驗讓活動深受大眾喜愛。
2020年活動發布24小時之內,動員人數便達到50萬,分享至Instagram并標記「#flowersbynaked」照片的投稿數也創下新高。
16年首屆“FLOWERS BY NAKED”
主題:秘密花園
來源:SPICE
17年“FLOWERS BY NAKED”
主題:魅惑樂園
來源:FASHION PRESS
18年“FLOWERS BY NAKED”
主題:輪舞曲
來源:日和HIYORI
19年“FLOWERS BY NAKED”
主題:花,傳統與革新
來源:flowers BY NAKED
20年“FLOWERS BY NAKED”
主題:賞櫻
來源:OZmall
而在室外,3月末至4月初時的櫻花主題場景同樣無處不在。
「Coredo室町」Terrace大屋頂廣場上設有數碼藝術裝置“The Tree of Light-燈櫻”,高近8米,由10萬個LED燈泡組成,以“櫻花”的形態隨著音樂、風向、人的變化和流動做出反應,變換發光方式。
來源:hkma77y
「Coredo室町」1、2之間的「仲通り」會圍繞櫻花主題進行全面裝點,空中懸掛著如同櫻花紛飛的粉色暖簾,街道兩側則高高掛起粉色櫻花燈籠。到了夜晚,透過投影技術、燈光效果并搭配音樂,整條「夜櫻走廊」非常夢幻、迷人。
來源:mriamsan.com
項目中的店鋪也會組織漫步賞花的尋寶游戲、日本橋櫻花大排擋等豐富的活動。
臨近的三井本館通過“Sakura Light Up”,也在晚間將等自身建筑映照射成櫻花色。
來源:tokyo night view
一道道頗具櫻花情趣的奇幻街景,也讓日本橋地區舉行的櫻花慶典活動成為向國內外游客傳遞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
夏季
在夏季的7-9月,「Coredo室町」會舉辦“ECO EDO日本橋~用五感來感受江戶之涼~”系列活動。金魚、浴衣、游舟等都是江戶時代誕生的夏季代表元素,在活動中會通過現代手法融匯到各種裝飾中。
比如,「仲通り」會掛上百余個金魚燈籠,地面上以燈光秀的形式投影出日本夏季必不可少的“煙花大會”圖景,同時周邊商家也會推出季節限定的“獨家甜品”,帶來日式風味十足的游逛體驗。
來源:まち日本橋
在臨近福德神社的旁邊平日是供人們休憩的「福德之森」,在夏日活動時期會變成一條「森之風鈴小徑」,路兩側掛了200余個風鈴,每當微風拂來,風鈴便會發出清脆聲響。
很多女性會身著浴衣來參加活動,從身體的觸覺,到風鈴聲觸發的聽覺、光影帶來的視覺、美食帶來的觸覺,整體沉浸式的日本傳統夏季氛圍讓人們通過無感來享受充滿日本情趣的納涼方式。
來源:andlady.jp
而在日本橋三井HALL,還會舉辦從2007年開始一年一度的水族館藝術展覽會「ART AQUARIUM」。
來源:Japan Web Magazine
水族館藝術家木村英智將「藝術」、「設計」、「娛樂」、「水族館」等元素作融合,水族箱被設計為各式各樣的藝術作品,超過1萬只金魚在水中優雅地游著,搭配上燈光、影像、音樂、香味等元素,考究的細節設計構成一個絕妙的體驗空間。
該展覽一直以來廣受好評,被形容為“日本引以為傲的水族館展覽會”,也吸引了國內外游客慕名前來。
來源:yokanavi
秋季
秋季,「Coredo室町」也把諸如日本街道重要的象征之一——暖簾等元素,用作活動主題,帶來獨特的《未來的暖簾展》(2018年)等活動。
比如設置了搭載著人體感應器的智慧“暖簾爺爺”,當有人經過時,暖簾會慢悠悠“講話”。
來源:att-japan
柴魚片老店“NINBEN日本橋總店”門口的暖簾,搭載的喇叭能夠在人們穿過時播放削柴魚片和做菜的聲音,讓人們用“聲音”來感覺“食物”的樂趣。
還有表現“森林與水”的藝術暖簾,使用激光測距儀,并控制風扇和聲音,暖簾會結合人的動作優雅地飄動,人們站在一旁則可以聽到穿過森林的聲音。
來源:att-japan
冬季
冬季,日本橋區域又會舉辦別開生面的“光的刺繡”活動,道路兩旁的樹木閃爍著暖光,在區域的每個角落延伸。紅白兩色的光交織在一起,“刺”出了江戶獨特的標志——小紋,打造出了一個暖意融融的傳統文化氛圍。
來源:FASHION PRESS
一年四季不同的高顏值,讓這里充滿趣味性,吸引著愛時尚的年輕人和國內外游客前來打卡游玩,為區域增添了更多生機,也在項目發展、區域發展的相輔相成之下提升了整體的競爭力。
2
空間氛圍的主題深化
大阪,大丸心齋橋店本館
保留傳統元素,并以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進行呈現,使得整體氛圍的主題與特點更突出,也正在成為更多日本百貨的改造方向。
大阪大丸心齋橋店本館歷時3年8個月的改造,在去年9月重新開業。位于大阪核心商業區心齋橋的這間百貨,擁有300多年的歷史,“舊本館”出自于美國建筑師威廉·梅爾沃利茲,是日本近代建筑史上的一個代表作。
改造依據“盡可能保存再現”的設計方針,御堂筋側的4,000平方米外壁被保存,裝修零件的67%共1,254個零件實現了再利用,也以新面貌展現了原有建筑的核心特征。夜晚燈光之下,整個建筑顯得富麗堂皇。
來源:pretty-online
空間內部在原有零部件的基礎上,搭配了新技術下的紋樣設計,重新構成了具有古典美感的建筑樣式。
來源:pretty-online
一樓特設的舞臺,展示了世界雕刻家名和平晃平的最新作品《鳳凰》。
來源:pretty-online
1至10樓自動扶梯側面設置了高約50米、寬約4米的大型LED裝置“D-WALL”,用影像表現了老建筑天花板和柱子上曾有的幾何學圖案和彩色玻璃造型,具有非常震撼的視覺效果。
來源:pretty-online
這種復古藝術主題也延伸至空間的更多角落。
與車站直通的地下二樓,被打造為美食主題空間,入駐品牌的門面設計均統一遵循復古主題。從車站走入其中,如同進入了一間歐式復古美術館,增加了顧客們的體驗新鮮感和游逛的趣味感。
來源:トラベル
其他各樓層也遵循著各自設計主題,創造著古典與現代交融的空間故事。
來源:pretty-online
寫在最后……
一方面以本地文化為內核,另一方面做足空間各個維度的體驗感,深度場景化和特色街區化想融合,不僅讓項目自身更具探索趣味,也讓項目和周邊區域互相成就,讓整個地區成為一個人人喜愛的開放式生活空間。
當商業體驗的文化內核更明確、游逛層次更豐富、空間感受更開放,無論是百貨還是其他類型商業,轉型之路或許也會更為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