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由中國林學會、光明日報社主辦的“2017森林中國大型公益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2016“發現森林文化小鎮”結果揭曉,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天王鎮、吉林省延邊州敦化市雁鳴湖鎮、福建省泉州市聚龍小鎮、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上堡鎮、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青木川鎮、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鄣吳鎮、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崆峒鎮、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土城古鎮、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鄉、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查濟古鎮榮獲“森林文化小鎮”稱號。
建設森林小鎮既能保護森林,又能提供宜居、宜養、宜游之處,在加強生態文明、美麗鄉村、經濟林建設、林下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如何把森林小鎮做出特色、做出品質?從獲獎的小鎮中,我們可以探尋他們取得的經驗,為全國森林小鎮建設提供啟示。
綠色底色:構建良好生態屏障
走進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鄣吳鎮鄣吳村,粉墻黛瓦的徽派古建筑散落于村中,全長2000余米的小溪穿村而過,條石砌堤,曲折而行,為古村落增添了幾許靈氣。
“在小鎮發展中,我們首先堅持生態立鎮思路,對小鎮進行科學規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生態系統,注重森林資源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進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守護好一方綠水青山。”鄣吳鎮鎮長張超介紹說。
以生態為根基成為獲獎森林小鎮發展建設的共同基因。在福建省泉州市聚龍小鎮,通過科學規劃,小鎮形成了林水、林山、林路、林村相依的城鎮森林網絡空間格局,構成了一幅“林源于真山真水,與自然相契相生”的優美畫卷。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森林小鎮建設要結合周邊自然環境、地域特色開展鎮村建設、整治,‘不砍樹、不挖山、不填湖’,塑造小鎮典型風貌。”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國有林政策研究室主任張升認為,森林小鎮有以下三個特色,即綠色作為底色,產業繪制基色,文化作為原色;小鎮應體現生態、生活、生命、生產這“四生”概念,這也成為建設森林小鎮總體規劃的發展思路。
綠色的森林和優良的生態,得益于森林小鎮綠色環保的生產生活方式。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天王鎮探索出一套以培育生物多樣性、修復農田生態系統為主要手段的生態農業新技術。按照生命共同體理念,開展不同類型的生態農業布局:山頂、陡坡生態比較脆弱,以修復、保護為主,建設山地森林生態系統;緩坡旱地,通過修復發展高效、安全的果樹、茶葉、畜禽生產,建設林、草、畜生態系統;山沖、崗塝水田,通過修復發展糧食蔬菜、畜禽生產,建設水田稻、草、畜生態系統。
產業基色:厚植特色產業優勢
目前,從四季如春的嶺南,到有著蒼莽原始森林的黑龍江,各地建設森林小鎮的積極性高漲。
專家指出,森林小鎮是特色小鎮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在林區發展起來的以森林資源為特質,以綠色做底色、產業繪彩色、生態文化添成色的“產、城、人、文”有機結合的功能性社區。
產業是森林小鎮的基色,如何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實現產鎮融合、產村融合,成為森林小鎮發展中的重要課題。
“特色小鎮的核心是特色產業,承載平臺是宜居宜業宜游的大社區,既有現代化的辦公環境,又有宜人的自然生態環境、豐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間和高品質的公共服務設施。”張升說。
這樣的理念也成為森林小鎮發展中的共識。在綠樹成蔭、水域寬闊的吉林省延邊州敦化市雁鳴湖鎮,通過發展農業產業、農產品加工業和森林旅游,村民實現了增產增收,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有機大豆和小粒黃豆種植、種子繁育、水產品養殖、農產品加工、旅游成為小鎮發展中的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和支撐產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森林小鎮建設把“綠水青山”轉化為發展的“軟實力”和“硬實力”,為生態與經濟找到了一個最佳耦合點,為“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提供了現實條件。
從產業融合發展視角看,森林小鎮既推動健康產業、養老產業、旅游產業與新型城鎮化融合發展,又成為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的踐行者和探索者。
為加快推進森林休閑養生產業發展,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青木川鎮舉辦了金溪河漂流、自然保護區探險等活動,增強了游客體驗度。在南壩村打造的200畝玫瑰花種植園,既可供觀賞,又能用于制作玫瑰露、玫瑰精油,實現了綜合利用。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提升了青木川鎮的生態旅游品質,降低了消耗,減少了污染,促進了資源集約利用,有力地推動了全鎮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文化原色:彰顯小鎮文化底蘊
咆哮的怒江在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縣境內轉了幾個彎,就變得溫順婉約。獨龍江鄉就坐落在這般純凈美麗的自然生態中。這里擯棄了城市喧囂,平添了更多寧靜和美好。
“我們以文化生態為理念,促進民族文化創新開發、保護傳承。”據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鄉鄉長孔玉才介紹,通過最大限度地挖掘獨龍江鄉原生態的民俗文化,把每一個村寨都當作一個生態博物館,突出強調保護與保存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生性,向社會提供生活著的環境、經濟、文化整體,展現社會活標本。
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上堡鎮具有深厚的生態文化積淀,客家鄉土文化濃郁醇厚,上堡的秀美景色與傳統習俗完美結合,生動詮釋著傳統的農耕文化和稻作文化;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查濟古鎮人文底蘊厚重,查濟古民居依山傍水而建,村外四門(鐘秀、平嶺、巴山、石門)、三塔(如松、青山、巴山)高低錯落,村內石溪、許溪、岑溪穿村而過,形成完整的古建筑群和村落格局;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土城古鎮位于赤水河古鹽道上,系古時“川鹽入黔”的重要碼頭和集散地,歷史上四方商賈云集,形成了古鎮濃郁的商埠文化底蘊……注重保護古鎮的歷史文脈并進行傳承發展,成為這些森林小鎮脫穎而出的密碼所在。
文章來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