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國家戰略是新華網在產業拓展中矢志不渝的目標和方向。正在從一家單純的傳媒機構向以科技+傳媒為主要特征的互聯網文化企業加速轉型的新華網,早在六年前就提出了“做強新聞網、做特社交網、做優移動互聯網、追蹤物聯網、服務信息化”的戰略目標,并結合自身實際創新性落地“互聯網+行動計劃”,發掘并啟動“新華網千家互聯網小鎮行動計劃”。
特色小鎮是城鎮發展的催化劑
2016年3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加快發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鎮,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鮮明、產城融合、充滿魅力的小城鎮。新華網億連數據資產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盧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全國范圍內建設特色小鎮,對于推動全國城鎮化進程、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目前,我國陸續涌現出一批特色小鎮,在建設中結合了當地特色產業和特色環境因素,包括地域、生態、文化特色等,同時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特征,兼具一定社區功能。預計2020年“十三五”規劃結束時,我國會涌現數千個特色小鎮,特色小鎮也會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中更多的發揮帶動作用。
互聯網為特色小鎮騰飛插上“翅膀”
盧衛表示,通過借助互聯網的新技術、新應用、新模式,有利于改善特色小鎮建設中可能存在的產業發展、政務管理和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問題。“新華網千家互聯網小鎮行動計劃”的啟動,是對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的積極響應,是智慧城市建設的理念延伸和實踐拓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此外,共享經濟與互聯網是密不可分的。盧衛談道,共享經濟倡導“不求所有,只求所用”,最大化發揮閑置資源的作用,實現供需之間的精準配對。在互聯網小鎮建設過程中,借助分享經濟的理念加強協同協作、降低信息不對稱,在更大范圍內進行高效的資源優化配置,更好的實現產品分享、空間分享、知識技能分享、資金分享、生產能力分享,并與信用體系、大數據結合起來,讓小鎮的企業和用戶成為共享經濟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運用有效模式 多環節統一協作
談到當前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盧衛透露,目前,特色小鎮還具有新事物屬性,并沒有統一或者通用的建設體系和途徑方法。在建設過程中,一是注意避免過分追求大而全,要緊扣特色小鎮的“特”字,聚焦最有基礎、最有優勢的特色產業,找準入手點,凸顯、放大優勢特色產業,展現“小而美”;二是注意避免千鎮一面,防止一哄而上、盲目跟風的現象出現,力求專而強。
同時,在建設過程中,地方政府在政策制訂、規劃設計、配套設施、規范發展等方面發揮引導和監督作用;行業協會在小鎮建設中充分發揮行業優勢、資源優勢和專家優勢;按照“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方式,地產、工程、產業、運營類企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在特色小鎮建設中發揮聯動作用;金融機構發揮資金優勢,對于好的項目加強投入;媒體在總結推廣經驗等方面發揮宣傳的優勢。
就目前發展來看,PPP模式正在成為地方政府建設特色小鎮的主要融資途徑之一。盧衛表示,在政府財政資金相對有限的情況下,通過PPP模式有利于引入社會資本,同時利用社會資本來管理運營,充分發揮了市場決定性作用,有助于提高特色小鎮的運營管理效率。通過PPP模式在特色小鎮當中的應用,引導各類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的投入,打破行業壟斷和市場壁壘,營造機會平等的投資環境,完成特色小鎮的開發和建設。同時,應用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政策法規有待完善、項目持續期較長、成本和服務的權衡等問題,需要在應用中繼續研究并加以解決。
牢固產業 放眼長遠
針對互聯網小鎮行動計劃在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盧衛建議,互聯網小鎮的規劃及建設,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希望“新華網千家互聯網小鎮行動計劃”在實施過程中,繼續圍繞制造強國戰略、網絡強國戰略等重大國家政策,以《中國制造2025》和《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為指導,充分探索互聯網小鎮的建設理念、先進經驗、模式創新,更好的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發展的創新性與可持續性。
盧衛表示,特色小鎮的靈魂是產業。在互聯網小鎮的建設過程中,如何促進互聯網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是非常關鍵的。利用互聯網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轉型升級,是互聯網小鎮建設以及發展的大趨勢,將在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振興實體經濟、在新常態下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9月,中國互聯網協會與浙江省經信委、杭州市余杭區三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產業互聯網小鎮,致力于將“互聯網+”融入到產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流通、融資等各個環節,進一步帶動產業互聯網生態集群的健康發展。盧衛透露,目前,以政產學研用各方聯合形式成立了9個特定行業和專業領域的產業互聯網實驗室,未來將成為產業互聯網小鎮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參觀交流、產業培育和產業轉型引導的重要支撐。借此,期待未來能與新華網互聯網小鎮展開合作,共建新型智慧化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