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幾年開始,有關成都商業地產供應過剩的報道就不曾斷過。而在近日,一則“成都商業去化超過10年”的新聞更是引發震驚,據其數據顯示,成都的商業地產去化周期達到167.78個月,將近14年的時間才能消化完,而每個月的新增供應還在持續增加。雖然這一算法可能是將寫字樓、酒店式公寓等一并算入,并不完全是指純商業的去化周期,但也不全是危言聳聽。
成都商業地產去化現狀
寫字樓市場
【寫字樓供應分析】主城區供應上漲,近郊區供應冰封
四川中原地產數據顯示:6月成都市寫字樓整體供應11.35萬㎡,環比上漲164.54%。均為主城區供應,郊區零供應。
【寫字樓存量分析】庫存高位攀升,去化壓力不減
截止2016年6月底,主城區寫字樓存量面積275.66萬㎡,環比上升2.26%;近郊區寫字樓存量47.94萬㎡,環比微降1.60%。整體市場庫存較上月微漲。
主城區:高新區庫存量逼近150萬㎡,其余行政區庫存在20-35萬㎡之間。去化周期整體偏大,其中成華區去化周期長達45.28年,去化壓力巨大。
近郊區:存量主要集中在新都區、雙流與天府新區,存量均超10萬㎡。去化周期整體偏長,其中郫縣、新都區去化周期最長,分別達25.19和19.50年。
商鋪市場
【商鋪整體供需】供需上揚,價格下滑
6月成都市主城區及近郊商鋪供應面積30.64萬㎡,環比增加87.35%;成交7.68萬㎡,環比增加11.90%;成交均價23450元/㎡,環比下跌8.81%。
6月商鋪市場供應達今年峰值。成交雖有少量增加,但整體成交仍然偏低,低于歷史均值(月均11.10萬㎡)。價格上,價格下行趨勢已經不可“逆轉”,今年商鋪均價明顯低于15年至今的商鋪均價,市場對商鋪價值的估價正在逐漸走低。
【商鋪存量分析】庫存高位上漲,去化收效甚微
6月成都市主城區商鋪存量面積535.77萬㎡,環比增加0.03%;近郊縣商鋪存量面積494.54萬㎡,環比增加1.24%。主城區及近郊縣商鋪市場去化周期分別為10.42及9.02年,去化仍存較高壓力。
6月商鋪庫存高位上揚,在市場整體低迷的背景下,去化收效甚微。特別是高新區、成華區、新都區庫存體量超百萬㎡,去化周期均超10年。
公寓市場
【SOHO市場】供應上漲,成交下滑
四川中原地產數據顯示:6月公寓市場SOHO整體供應11.56萬㎡,環比增加71.59%,其中主城供應6.89萬㎡,近郊供應4.67萬㎡。
成交方面:6月主城區及近郊SOHO成交7.34萬㎡,環比下滑5.76%,其中主城區成交3.62萬㎡,環比下滑21.60%,近郊區成交3.72萬㎡,環比上漲17.32%。
價格方面:整體均價7046元/㎡,環比微漲0.21%。主城均價9065元/㎡,環比上漲6.61%。近郊均價5080元/㎡,環比上漲3.97%。
6月SOHO成交有所下滑,其中各行政區中高新區異軍突起居榜首,其次為金牛區。近郊區雙流成交表現搶眼。
【LOFT市場】供應創新高,成交環比走低
四川中原地產數據顯示:6月公寓市場LOFT整體供應8.02萬㎡,達近年歷史峰值,其中主城供應8.02萬㎡,近郊供應0萬㎡。
成交方面:6月主城區及近郊LOFT成交1.32萬㎡,環比下滑12.09%整體低迷。其中主城區成交0.80萬㎡,環比下滑35.59%,近郊區成交0.53萬㎡,環比上漲96.78%。
價格方面:整體均價7180元/㎡,環比下跌10.09%。主城均價8388元/㎡,環比下跌1.86%。近郊均價5349元/㎡,環比微跌0.72%。
6月LOFT成交有所下滑,其中各行政區中主城高新區撐場。近郊區雙流成交表現相對較好。
【公寓存量分析】庫存高位上漲 后市去化困難
四川中原地產數據顯示,6月主城區SOHO存量186.86萬㎡,環比增加0.21%,LOFT存量52.87萬㎡,環比增加15.83%,主城區公寓存量整體增加3.29%。近郊縣SOHO存量83.60萬㎡,環比增加0.91%,LOFT存量17.63萬㎡,環比微降2.90%。近郊區公寓存量整體增加0.22%
6月供應走高,成交下滑,導致主城區及郊縣存量有所上升,整體庫存高企,市場后期去化壓力依然巨大。.
全國商業去化情況
成都商業地產庫存壓力高的現狀,僅僅是全國商業地產陷入窘境的一個縮影。
根據2016年2、3、4月份各城市商業用房成交量平均值和可售庫存面積估算,很多城市的去化周期都在4~10年時間,被統計的13個全國主要城市的商業地產平均去化周期超過7年。成都的商業地產去化周期達到167.78個月,將近14年的時間才能消化完,而每個月的新增供應還在持續增加。
天量供應注定高庫存魔咒
相關機構的一份報告顯示,近5年來,全國商業地產開發投資及新開工面積占商品房的比重正在逐年提升。特別是在住宅市場反復調控的2008年~2014年間,商業營業用房開發投資額增長了328%,明顯高于住宅開發投資的187%。雖然在早期市場存量不足以普遍滿足市場需求的時候,商業地產先開發后銷售的盈利模式能獲得一定成功,但隨著存量日益累積,供需失衡加劇,這種開發模式日益式微,持有經營模式在融資成本高企、電商沖擊之下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