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公司已在國內17個大中城市,布局了21個新城吾悅廣場,未來將繼續保持每年10-15塊商業用地的擴張速度。”11月20日,記者從新城控股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辦的第二屆商業年會上獲悉,其近兩年將在全國加速布局商業地產,尤以三四線城市為主。
1993年成立,2008年正式進軍商業地產,新城控股憑借著旗下城市綜合體項目——新城吾悅廣場,正成為近幾年中國商業地產領域的一支新軍。
而隨著其作為我國首家“B轉A”的地產公司成功獲批,也意味著將為其遍地開花的商業項目,帶來更充裕資金。新城控股,這家以駱駝精神自居的民營房企,正在加速奔跑。
高周轉、標準化和執行力
住宅與商業同步,是后“黃金時代”下,新城控股布局全國的野心。
新城控股董事長王振華表示,目前已確立住宅地產與商業地產雙輪驅動戰略,實施以上海為中樞,長三角加環渤海、珠三角、中西部重點城市的“1+3”全國化戰略布局。而新城吾悅廣場作為集團全力打造的商業綜合體項目,未來將進一步加速發展。
據中國城市報記者了解,自2012年,常州作為首個落地吾悅廣場的城市以來,目前,新城控股的商業版圖已延伸至全國的17個城市,包括上海、南京、常州、鎮江、蘇州、長沙、南昌、長春、海口、成都、紹興和寧波等,城市綜合體項目共計21個。截至2015年底,累計開發商業項目達6個,在建15個。
通過查閱其商業計劃書,記者發現,新城控股將在近兩年大規模地進軍商業地產。其中,2016年間新開業的購物中心將有5家,2017年將有7家。
而按照董事長王振華的設想,這樣的速度還不算快,公司的目標是“每年新增的商業項目至少保持在10-15個”。
在中國房地產市場走過飛速發展的“黃金十年”以后,新城控股何以做到如此高密度地快速布局?商業地產所要承擔的高資金壓力又該如何緩解?
“新城通常在拿地后3個月開工、6個月開盤,現在有的項目4個月就開盤了。” 在新城控股集團聯席總裁梁志誠看來,公司得以快速擴張的秘訣在于高周轉。
而據記者的了解,與萬達相近,新城控股也采用“以售養租”的模式,租售比例大致為6:4。梁志誠解釋,公司通過商業銷售快速回籠資金,盡可能減少了資金在單個項目中的滯留時間,能確保現金流的高速運轉;另外,其商業管理、招商人員、開發人員同時配置,很多項目,都是在確認拿地后的第一時間,就已經有團隊入駐。要求其開業前9個月的招商率均達70%。
“最多十年,購物中心就會達到天花板,商業地產跑馬圈地的時代就要被終結。”談到商業地產的前景,新城控股副總裁歐陽捷把其春光限定在十年。他表示,目前的商業地產馬上就要飽和,這也是公司在近幾年加速布局的原因。
歐陽捷指出,2013年,購物中心的主戰場還在一二線城市,總商業體量占比達到了83.5%,但已經出現飽和或過剩。而三四線城市的購物中心還存在機會和藍海,這也是新城控股看好三四線城市的原因之一。
那么,其得以快速擴張的優勢在哪?歐陽捷給出的答案是標準化和執行力。他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其每個城市的商業綜合體除外立面不同,其余的內部結構、裝修設計都完全一樣。而在流程方面,所有項目的建設、施工、招商緩解也都采取統一標準,這都極大縮短了工期;另外,其開發計劃與商業計劃同步,每個項目共細分了600多個節點,每個節點都有明確的完成時間和負責人,如到期不能按時完成任務,就要受到處罰。“副總裁有一個節點完不成就要扣1萬元。”歐陽捷笑著說。
追趕萬達:高速布局三四線城市
根據董事長王振華給出的目標,新城控股要在2017年累計發展40個新城吾悅廣場,到2020年的累計項目達到80個,進入全國商業地產第一梯隊——這相當于2012年萬達廣場的規模。
而另一方面,新城控股要求“拿地后22-24個月開業”的速度,也正在全力追趕著這位商業霸主,萬達此前以18個月建立一座城市廣場的速度令業界稱奇。
根據萬達集團2014年12月在港上市時的招股書中披露,其已在全國112個城市,建立萬達廣場159座。與新城相似,萬達也把精力大部分集中于三四線城市。
此前,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曾公開表示,三四線城市的租金回報比一二線城市更高,而三四線城市不僅可以在中心地段,而且土地相對便宜。加上城市人口總量大,更易于萬達廣場的發展。
現金流的高周轉和低價拿地,曾被認為是萬達得以迅速擴張的王牌武器。而當記者追問新城控股是否有拿地優勢時,歐陽捷只是笑著說了句“拿地確實不貴”。
針對具體城市的選擇上,董事長王振華表示,最近幾年,一線城市的低價、房價一直在保持高速上升,這讓不少原來居于三四線城市的開發商重新回到一線市場,這讓一線城市狼多肉少,形成了搶購局面。而新城控股,將不會搶購地王,而是按公司策略和發展規律適度拿地。
他表示,公司除了加快在三四線城市的拓展速度,并未放慢在一、二線城市,特別是潛力區域的土地儲備。去年,上海新城吾悅廣場已率先開業迎客,作為公司進入一線城市的首個商業項目,很受當地百姓和政府歡迎。未來,將對北京、天津、成都、武漢等地持續關注。
電商無法取代“休閑體驗”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新城控股已成為我國第一家獲準B股轉A股的民營房企,同時也是國內第二家獲準B轉A的純B股公司。
“新城B轉A的過程總體順利,從2014年3月開始籌劃,2014年7月30日停牌,到目前為止已接近尾聲,到年底可以實現在A股掛牌。”王振華表示,B轉A后,新城控股將把住宅開發、商業開發、商業運營管理都整合至A股平臺。
由于B股只能向境外投資者發行,在A股掛牌上市后,意味著新城的融資渠道將更加通暢。而此前,公司主要的融資手段是銀行貸款、自有資金、信托、公司債券以及股權質押等方式。
然而,當下的房地產市場,對于傳統的商業地產并不好過,不少開發商也正從中積極轉型。針對萬達的輕資產路線及O2O布局,王振華表示,新城控股也有此打算,明年初會有證券化的產品到交易所掛牌。
而對于電商的沖擊,王振華則表示,互聯網對傳統百貨的沖擊較大,尤其是低端產品。目前,商業寒冬是指商業零售的寒冬,傳統的商業綜合體,有60%是零售,20%是餐飲,20%是娛樂體驗業態。現在新城要做的正好倒過來,70%用來休閑體驗,30%-35%是零售。而這70%的休閑體驗業態,則是電商所無法取代的,吾悅廣場將以家庭消費作為其主力市場。
“剩下35%的購物業態,我們也在做APP,希望今后距離吾悅廣場5-8公里的業主,在網絡平臺下單后,在1小時內實現免費送達,以此面對電商帶來的沖擊。” 王振華說。
本文來源于中國城市報,作者張阿嬙,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