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體熱正在席卷一二線城市,相關數據顯示,國內購物中心以每年300家的速度增長,并在2015年將達到4000家,保持著快速增長的趨勢。在國內商業地產投資快速增長的同時,商業地產市場也進入了競爭殘酷的“紅海時代”。
如何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中贏得突圍,已經成為眾多商業地產項目面臨的課題。亞豪機構市場部總監郭毅認為:“商業地產現階段競爭的危機主要源于同質化競爭,差異化定位策略將成為引領商業地產成功的關鍵。在差異化價值方面有所建樹的產品,其對于客群的吸附力在持續增長,蘊涵著巨大的升值潛力。”
對于一個城市而言,商業的重要性無須贅述。就北京商業地產市場而言,整體供需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而這種趨于穩定的市場狀況,正是商業價值逐步釋放和兌現的過程。現在,開發商區別于過去以住宅銷售思維打造商業,更注重通過合理的業態規劃、自我調整的生長方式,實現價值的回歸。
以位于通州運河核心區的保利大都匯為例,項目作為運河CBD最低密度的商務藝術綜合體,除了坐擁運河核心區的區位優勢之外,還打造出區域內惟一24小時全業態濱水商街。據悉,保利大都匯所有商鋪都臨街,戶型面積為100-150平方米靈動空間,并且每一套都有平均40-169平方米的地下贈送面積,性價比優勢十分明顯。
縱觀競爭激烈的市場,制勝的項目已經不再是紅海,以及競爭性流量的獲取,強調場景體驗的差異化新品類已經成為市場的有力爭奪者。商業與各種場景的跨界融合,將會對客群形成極大的吸附力,包括保利大都匯、埃德蒙頓購物中心,以及神戶馬賽克廣場商業街區等均實現了對于場景的打造。其中,保利大都匯項目充分利用了濱水這一天然優勢,打造濱水商業街,是匯聚藝術、文化、社交的商業新天地,包括文化休閑廣場、主題品牌名店、時尚購物街區和濱水風情餐廳四大購物主題,以商務+藝術的氛圍為商業注入差異化特色,且通過對場景的打造,引領了全新的消費感受。
本文來源于北京商報,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