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法國零售巨頭家樂福的Easy Carrefour也在5月12日提前完成“十店計劃”,在上海開出第10家門店。
泰國零售巨頭正大集團旗下正大優鮮的北京第3店本周將在望京地區開業。
法國零售巨頭家樂福的Easy Carrefour也在5月12日提前完成“十店計劃”,在上海開出第10家門店。
作為兩家“背靠”大賣場和食品上游工廠的零售巨頭,家樂福和正大集團先后在2014年底和2015年初才新近“嘗鮮”便利店業態,長不到兩年,短則剛過1年,快速度地拓店,一定程度上就是對門店模式的自信。
Easy Carrefour和正大優鮮的業態模式的共性可用“便利店+生鮮”概括,相比國內一說到便利店就是7-11、羅森、全家這種“日系style”的天下 ,兩家攜帶各自優勢基因的便利店模式正給中國的便利店市場吹進一縷新風。
正大優鮮,一改普通便利店的灰白墻和日光燈,整個門店采用東南亞風格的黃色背景和時尚線條,給人一種活力明亮的感覺。
Easy家樂福以橙色為主,同樣充滿活力。
“便利店+生鮮”Style來襲
正大優鮮北京的第3店選址在望京的一座寫字樓內的一層。80米左右的經營面積,比此前的2家門店稍小,可視性、通透性都不如鄰廣渠路大馬路前的兩家。
但相比去年10月才首度進京,去年4月才在上海開出國內首店,1年內已在6個城市開出13家門店的正大優鮮至少在門店擴張上并未“扯后腿”。
要知道,法國零售巨頭家樂福在試水Easy carrefour新業態的第一年內,僅僅開了6家門店。最早開始嘗試便利店業態的在華外資零售企業、如今已逐漸被“翻牌”為華潤萬家的英國零售巨頭TESCO的便捷店,2008年開始首店的4年時間內只在上海地區開出14家門店。
當然,家樂福 Easy便利店也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進入加速度擴張的軌道。除了今年1-2月份休整,家樂福Easy便利店保持了月均新開一家店的快節奏。
兩家都能在試水發展新業態初期就戰略性快速拓店,一定程度上源于對自身業態模式的自信。
兩家有著模式共性:
1、兼顧便利店與社區超市的特點。
正大優鮮門店面積與一般的便利店體量相近,經營面積在100平米左右,店內經營商品基本將便利店通常有的關東煮、茶葉蛋、便當盒飯、熟食、奶茶、現煮熱咖啡、豆漿等即時類食品一網打盡,受女生喜歡的面包、小零食、小水果沙拉等休閑食品也都囊括在內,服務時間也是24小時,商品陳列及組合都與7-11等便利店并無二致。與普通便利店稍顯差距的是,正大優鮮門店提供的增值服務并不多。
正大優鮮門店也將關東煮等一網打盡。
體量相比一般便利店更大的家樂福Easy反而將商品和服務的便利店因子做得很足。在服務上,家樂福Easy提供了遠比7-11等便利店更多的增值服務——門店有免費Wi-Fi,有提供各種代辦、支付服務的終端機,有可以微信掃描打印照片的機器,有給手機用的多個充電源。你可以靠在玻璃窗邊喝杯咖啡,也可以喝瓶紅酒,甚至還可以在門店里做美甲,氛圍頗有歐洲的社區便利店之風。
在商品上,家樂福Easy既有便利店的一些面包、關東煮、便當等即時性商品,還包括家樂福超市優勢的進口食品、紅酒、家樂福自有品牌商品等遠比便利店更多的商品。300-400平米的門店內提供4500多種商品。
家樂福Easy提供諸多增值服務,加強顧客黏性。
正大優鮮和家樂福Easy都提供美式咖啡、拿鐵、奶茶等簡單的飲品,價格在10元左右,相比咖啡店體現出價格的親民。
2、突出“生鮮”特色。
正大優鮮和家樂福Easy與一般便利店最大的區別是門店內提供超市里才有的生鮮商品,精選了蔬菜水果、冷藏冷鮮肉食等包裝類生鮮食品和一些半成品食品。
正大生鮮黃色背景和時尚線條給人一種活力明亮的感覺。
家樂福Easy門店生鮮主打中高端進口水果。
3、提供線上下單線下門店送貨的O2O服務。
正大優鮮不僅24小時營業,還提供單筆消費滿39元即可免費1小時“新鮮送達”服務,除了正大優鮮自身的微信商城,北京門店已接入百度外賣、美團外賣等第三方O2O平臺。
正大優鮮24小時營業,只要滿足單次消費滿39元即可免費一小時內送貨,主要送貨區域還是在周圍2公里內。正大優鮮在微信上有微商城服務,可以在線付款,等待配送。
家樂福也從去年6月在上海啟動家樂福網上商城,Easy便利店作為網上商城的線下自提點,家樂福打通線上下單+大賣場發貨+便利店自提的O2O購物模式。
家樂福Easy門店開通了微信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
4、植入自家優勢商品打造差異化。
相比7-11、全家等便利店擁有大比重的自制商品,在正大優鮮門店內,正大雞肉、大米、雞蛋、速凍餃子、茶葉、冷凍面點、紅酒等正大自有品牌食品占比也不小,依托正大集團進口的泰國等東南亞進口食品也有很多。在北京磁器口店,正大雞蛋甚至單獨占據一整個貨架。
正大集團產業中最大的兩大板塊分別是農牧食品業和零售業。由此,正大會員店里有大量正大集團自己生產加工的高品質食品,比如CP系列食品,肉類,禽類,水產類等。這是其他貼牌生產自主品牌的企業所無法比擬的。
正大自有產品都有清晰的CP標志標注,大約在冷凍產品中占到半成以上。正大優鮮其自有產品除了傳統的菜包,餛飩之外,還有一些頗具創意的甜品產品如西米露,以及國外進口產品如南美白對蝦。
作為正大明星產品,正大優鮮單獨設置了一整個正大雞蛋的貨架。
家樂福Easy店,法國"自由之光"的進口食品也都是家樂福的自有品牌商品,也是由一整個貨架來“隆重推介”。
5、共享大賣場供應鏈。
正大優鮮門店的自有品牌商品來源正大集團農業背景出身,其有著肉禽蛋類產品的一條產業鏈,很多產品能實現追根溯源,為消費者提供保障。正大集團旗下卜蜂蓮花也為正大優鮮共享供應鏈資源和物流中心。
家樂福Easy則最大程度輸入了自身的超市“強項”,很多商品實現從大賣場門店供貨和配送。
家樂福Easy很多商品實行門店配貨配送。
中國零售業正瞄準新的中產階級而設計
正大生鮮提供有各種現煮熱咖啡、豆漿等即食商品。
顯然,家樂福及正大集團作為便利店的后來者都沒有選擇要復制一個7-11。
北京首都經貿大學教授陳立平告訴《商業觀察家》,在日本,由于社區超市營業時間很長,憑借有蔬菜有水果等生鮮肉食的優勢,而便利店主要提供便當盒飯等即時性商品,擠占了便利店很大一部分市場需求。
實際上,便利店“鼻祖”7-11和羅森在日本也開始了變革。陳立平告訴《商業觀察家》,羅森系列的便利店也開始在門店嘗試精選一部分蔬菜諸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和一些水果在便利店內銷售,日本出現的100日元的生鮮便利店也非常盛行,還有永旺在日本開出24小時的生鮮便利店,以此彌補便利店沒有生鮮的“缺陷”。
作為長期觀察研究日本商業的資深專家,陳立平很認可國內零售企業對便利店業態的創新。他認為,目前國內的便利店模式大都有日式便利店基因在,這與7-11等進入中國仍以集中布局寫字樓地區、商業中心為主有關。“上班族的需求是剛性的,利潤也比較高,但包括7-11在內的中國便利店未來的發展還是要大規模進入到社區。進入社區的便利店,業態形態就要發生變化,要探索低成本的、符合社區消費者需求的模式。”
從國人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趨勢來看,“便利店+生鮮“的模式有著很大的市場需求。
一方面,經濟低迷抑制人們的腰包,但越來越多人更為關注自身的健康。關注健康就需要自己烹飪,上班族白天沒有時間逛超市,晚上下班順便到便利店購買一些簡單蔬菜水果加工做一做的生活方式在一線城市變得很盛行;
另一方面,日式便利店的便當、飯團以及炸雞腿、豬排等,很多都屬于高鹽高熱量高油食品,在口感上實則也與國人口味有差異,便利店若不精選些時令生鮮蔬菜果瓜,就會讓部分關注健康的女性顧客流失到具有便利店特點的超市店去。
陳立平認為,便利店本身就不是只有7-11的模式才叫便利店,只要老百姓能接受,符合消費趨勢和消費需求,給老百姓提供便利就是便利店。
陳立平認為,比如Easy家樂福提供包括餐食、生鮮、即時品、進口食品和各種與時俱進的增值服務,每天營業時間從早7點-晚10點,銷售額穩定在4萬元左右,正是符合大都市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理想業態。
不過,便利店增加生鮮,后者主要是食材商品,屬延遲性商品;便當盒飯是即時性商品,這是便利店和超市之間矛盾的地方,怎么協調好也需要門店根據商圈、根據消費客群做具體應對。
近四年來,便利店已成為實體零售業唯一實現持續雙位數正增長的業態。按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數據,2015年城市便利店指數排名中,便利店增長率超過20%的城市占到所調查城市總數的47.5%。
由此,類似家樂福Easy、正大生鮮這種攜帶自身大賣場優勢和上游商品供應鏈優勢切入的便利店“新軍”,因為提供比便利店更多的商品選擇,也比大賣場來的更靈活,可以避開和普通便利店的完全競爭,填補大賣場之外的受眾空間,尤其是通過生鮮——這一電商攻不破的堡壘,增加消費者黏性,被各方看好。
當然,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正大優鮮和Easy家樂福“柴米油鹽醬醋茶全部囊括的大賣場思維”并不適合所有便利店學習。
首先是,成本賬難算。諸如正大優鮮的低溫冷藏食品是其一大亮點,不但包括日常生活必須的水餃、湯圓、低溫腸、低溫肉制品、奶制品和酒水飲料,而且還有年輕人喜歡的八喜和哈根達斯冰激凌。但這也使得正大優鮮投入在冷藏冷柜以及生鮮全程冷鏈上的投入比一般便利店更為高企,這就使得生鮮便利店的盈利平衡問題更加艱難。
不愿具名的便利店人士認為,生鮮對于便利店是把“雙刃劍”,對于飽受房租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的便利店而言,便利店+生鮮在獲得較高客單價和毛利率的同時,也往往意味著更高的經營成本及報廢率高的風險。
同時,便利店業內人士認為,除非有正大集團出身農業的背景和供應鏈條件(在泰國,7-11里的一盒豬肉罐頭,從飼料到養殖到宰殺到加工到熟食加工到配送到銷售全流程全是正大自己完成,在中國正大集團本身業務之一也包括是供應雜貨店、餐廳等),家樂福大門店給予Easy便利店共享供應鏈和門店配送的資源支持,否則從零開始的投入生鮮工廠到全程生鮮冷鏈及低溫配送、冷藏冷凍、專業后勤等對于便利店而言成本是無法承受之重。
實際上,即使是正大優鮮和家樂福Easy,生鮮商品基本是采取包裝凈菜,水果則是精選的進口水果為主。
正大優鮮按照消費場景進行功能分區。
業內的一種聲音是,大賣場轉型做便利店的,至今除了大潤發旗下獨立公司經營運作的喜士多便利店,堪稱沒有一家大賣場做的便利店做成功了。
但,值得期待的是,雖然無論是家樂福還是正大集團,二者的便利店更大程度都是試圖植入自身的優勢,就看好的便利店市場推出各自的模式,但這種探索本身很有意義。
“中國的中產階級在崛起,而中國的零售業正在瞄準新的中產階級的一代消費者在設計,從門店形態到商品到服務,或許中國的便利店真能由此走出一條有別于其他國家的、獨樹一幟的路子來。”陳立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