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特色小鎮是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創新舉措。當前,普遍認為特色小鎮是“非鎮非區”,即并非一個行政區劃單元,也不是一個產業園區,而是相對獨立于市區,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
2013年,習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講到,新型城鎮化建設“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特色小鎮是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發展的一個“新生事物”,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城鎮生態和人居環境,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及產業轉型升級。目前,特色小鎮建設已成為全國各地積極學習和熱衷推進的一項重點工作,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各地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指導特色小鎮建設發展。
一、北京特色小鎮建設的基本路徑
北京市新型城鎮化建設啟動較早。早在2009年,北京市政府就下發了《重點小城鎮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要著力打造42個重點小城鎮。2016年,《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正式發布,北京市明確提出將在原有42個重點小城鎮的基礎上,立足北京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以及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城市要求,結合各小鎮不同區位條件,規劃建設一批功能性特色小鎮,以實現農民就近、就地城鎮化。
對于功能性特色小鎮建設的方式上,北京主要采取了三種路徑:
一是加快培育已有特色產業功能的小城鎮,例如密云區古北水鎮、司馬臺長城區域旅游,以及昌平區小湯山鎮以草莓為特色的采摘文化。
二是以多項即將落地的重大項目為契機,開發周邊地區配套產業小鎮,例如圍繞將于2019年召開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在延慶區打造世園小鎮。
三是通過將中心城區產業轉移至郊區,拉動小鎮的經濟發展,例如已經搬遷至順義區楊鎮的北京城市學院,帶動了當地就業及基礎設施建設。
二、對北京建設特色小鎮的六點思考
(一)特色小鎮建設需要配合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需要在更廣闊的空間配置資源,北京周邊小鎮作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主要承接地,將迎來重大的歷史發展機遇。因此,特色小鎮建設需要配合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總體思路與目標,明確各類特色小鎮的功能定位,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提供支撐。
(二)特色小鎮建設需要結合北京資源稟賦和戰略定位
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北京應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戰略定位,進行功能布局,打造具有特色化、差異化的特色小鎮。第一,結合全國文化中心定位,著力打造歷史傳承、文化旅游特色小鎮,例如健康養老鎮、文化休閑鎮等;第二,結合全國國際交流中心定位,著力打造大學鎮、總部鎮、高端產業鎮;第三,結合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定位,著力建設特色科技小鎮,以建設科技小鎮帶動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
(三)特色小鎮建設需要強化產業功能
在特色小鎮建設中要始終要堅持產業立鎮。要將產業發展作為特色小鎮建設的最核心任務。要在對本地產業基礎有清晰認識的基礎上,準確判斷產業的發展方向,科學設計產業鏈條延伸的環節,加快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實現從傳統單打獨斗的企業向產業集群發展,促進城鎮經濟轉型升級,避免產業同質競爭,防止千鎮一面。
(四)特色小鎮建設需要充分考慮區位因素
產業定位是特色小鎮能否發展的關鍵因素,而地理區位又是選擇產業定位的核心因素。例如,優越的地理和區位優勢才造就了美國格林威治鎮“對沖基金小鎮”。通常而言,創業者不會選擇偏遠的地域聚集,因為他們要把流通的成本納入進去,需要考慮到形成產品的消費,以及與相關企業的溝通。因此,北京在建設特色小鎮時,需要充分考慮區位因素。
(五)特色小鎮建設需要因“市”利導,而非政府主導
縱觀全世界特色小鎮的發展經驗,幾乎沒有一個特色小鎮是完全政府主導而成,基本都是通過市場來聚集,政府來服務。特色小鎮發展有個共同的特點,其產業是按照市場規律自發形成的,并不是由政府推動。市場規律與要素的聚集有直接的關系,市場會根據先行者的選擇和信號,在某一區域自動形成產業集聚。而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服務和引導,而非主導。主導過多會增加管理成本,反而形成約束和限制。但如果政府通過政策疏解,下放權力來進行服務和引導,則可以為小鎮提供寬松、適宜創業發展的環境,為產業的集聚提供良好條件。
(六)特色小鎮建設需要警惕“借特色小鎮建設之名,搞房地產開發之實”
近十幾年來,北京房地產瘋長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北京在建設特色小鎮時,要特別警惕以房地產企業為主的發展模式。房地產的進入,可能會大大提高小鎮的生活成本,把原本的特色產業便成了房地產一家獨大的狀況,特色小鎮也就失去了其“環境優美、租金低廉”等優勢。按照中央培育特色小鎮的思路,其根本出發點是希望回歸以實體產業為主導的發展模式,以給實體經濟創造更多的空間。因此,特色小鎮建設需要警惕“借特色小鎮建設之名,搞房地產開發之實”,這不符合政策思路和方向,也無助于城市和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