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我國特色康養小鎮迅速崛起,總體來看,特色康養小鎮建設正成為當下我國的經濟新熱點,迅速崛起。熱潮之下,特色康養小鎮已經不再是一個普通的經濟學概念或者行政學概念,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集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功能于一體的經濟發展引擎。
特色康養小鎮的運營轉變
特色康養小鎮運營理念的轉變,源于城市發展理念及開發建設主體的轉變。幾十年來,政府一直是城鎮建設的推動者與核心運營主體,既是所有者,又是經營者,還是管理者和監督者。市場取代政府成為資源配置中的決定力量,這也就決定了城市運營必須在理念上發生轉變,同時運營主體、運營客體以及收益模式也要隨之轉變。
1、核心運營主體的轉變。
從政府主導轉變為市場主導。這其中又分為4種模式:政府主導、政府與企業聯動發展、以企業為主導、以非營利的社會組織為主體。
2、運營客體的轉變。
從土地為重轉變為產業為重。長期以來,土地一直是城市運營中的主要對象,也是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但這一模式為城市發展所帶來的弊端逐漸凸顯。隨著國家對地產行業政策的收緊,越來越多的地產商都瞄準了向城市運營商、產業運營商轉型。不僅要開發土地,還要開發配套服務設施、旅游項目、產業項目,要進行房產開發,最后進行產業整合和運營整合。
因此,新形勢下的特色康養小鎮運營客體可以概括為:以產業為主導,以土地為基礎,以各種產業項目、旅游項目和房產項目為重點的全方位體系。
3、收益模式的轉變。
從土地收益轉變為綜合收益。以土地為經營客體的模式,決定了政府以土地出讓為主要來源的收益模式。而新形勢下,多條運營線的展開,已經使得特色康養小鎮的收益除了來自土地一級、二級開發之外,還包括產業項目的運營收益、二級房產的運營收益及服務的運營收益等。這一收益模式已經不再依賴于土地財政,而是一種可自我供血、可長期持續的合理架構。
特色康養小鎮的運營階段
特色康養小鎮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誕生是一個錯綜復雜的過程,需要土地、產業、城鎮、服務、法制等多個方面的配合與交織。特色康養小鎮的運營過程分為土地一級開發或代開發期、產業項目開發期、產業項目培育期、產業鏈整合期、土地二級開發期5個發展階段。每一個階段都對應著不同的資源形態,有著不同的運營要點及目標。
1、土地一級開發及代開發期。
2、產業項目開發期。
3、產業項目培育期。
4、產業鏈整合期。
5、土地二級開發期。
特色康養小鎮的三級運營結構
文章來源:資金申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