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再是人的精神財富,而是尋找載體的工具甚至是集聚資源的手段。在這種背景下急需探討文化產業化過程中的城鎮化發展模式。
一 、中國古鎮的成功經驗
中國古鎮文化產業的形成和發展依托的是歷史文化和當地的生態文化資源。誠然,古鎮從歷史的視角看,它承載了古代文化和風俗習慣,體現了當時的歷史文化特征,讓人體會古風古韻,更為重要的是它把古代和現代文化對接,警示和啟發人們對當前生活的思考。中國成功的古鎮建設一般具備兩個要素。
(一)古代文化底蘊
古鎮文化產業的形成的基石是一個“古”字,因此,古鎮建設的基礎是古代文化。
一是物質層面的古代建筑,表達著古代文化的發展程度和表現方式,例如建于1086年的周莊,位于上海、蘇州、杭州之間,該鎮四面環水,咫尺往來皆須舟楫,橋街相連,深宅大院,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一派古樸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
二是文人雅士或知名人士的活動場所,表達著古代特定人群的生活狀態和方式,如江西省婺源古鎮群,婺源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是鴻儒朱熹的故里、鐵路工程師詹天佑的桑梓、著名學者金庸的祖籍地,自宋至清,出進士552人,歷朝仕宦2665人,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選《四庫全書》,歷代名人遺跡和明清徽派古建遍布鄉野,這讓婺源匯集了一系列國內知名的文化古鎮。
三是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給現代人以警示、借鑒等。如廣西省黃姚鎮,始建于宋代,宋將楊文廣率部到昭平平亂,路經此地,得知當地黃姚兩姓人居多,給小鎮起了一個名字“黃姚”,這個地名一用就是千年。
四是特定人群的歷史風俗習慣保留下來,這里包括各個民族的生活習慣、服飾、禮儀等等,如喀納斯湖畔古村落圖瓦村,圖瓦人多居住在用松木搭建的塔形木屋中,這種建筑稱作“木楞屋”,生產生活方式主要是以牧業為主,以狩獵、捕魚和采集為輔,獨特的生活方式成為全國知名古鎮的重要原因。
五是無中生有類型的,把人們對生活的寄托和理想借以某種形式(建筑、娛樂設施、主題公園等)表現出來,如陶淵明的一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造就了東流古鎮的菊花文化底蘊。
(二)獨特生態資源
古鎮建設要考慮人的感受的舒適度,通常伴隨著休閑娛樂,因此優良的生態環境成為古鎮吸引力的重要原因。我國成功運作的古鎮的生態資源分為兩種:一種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位于巴顏喀拉山脈、邛崍山脈等匯聚的地方的丹巴藏寨,是革什扎河、牦牛河、大小金川河的發源,這里山巒連綿起伏,湖泊星羅棋布,森林無邊無際,是一個深藏于橫斷山脈中的世外桃源;另外一種是人工特色生態環境,如江南水鄉六大古鎮之一的烏鎮,東、西、南、北四條老街呈“十”字交叉,構成雙棋盤式河街平行、水陸相鄰的古鎮格局,民居宅屋傍河而筑,街道兩旁保存有大量的明清建筑,輔以河上石橋,加上修真觀戲臺、雙橋風情、梁苑勝跡、唐代銀杏等,體現了小橋、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鎮風韻。
總之,中國文化古鎮的建設一般就地取材,還處于資源開發階段,無論從產業上還是城鎮建設上來講都處于初級發展階段。
二 、西方國家文化小鎮建設成功案例
西方國家以游牧民族為主,所以遺留下來的古鎮相對較少,相對于中國古鎮,西方國家文化小鎮的建設更多地依賴現代西方文明,因此,文中稱“文化小鎮”而不是“古鎮”。這些國外文化小鎮值得我國落后地區城鎮化建設借鑒的地區有以下幾種。
(一)依托體育文化的意大利麗暉谷小鎮
麗暉谷小鎮是意大利冬季最美、最有名的旅游勝地。它的成功之處有三點。一是獨特的自然風光。它位于阿爾卑斯山中段,在歐洲兩個最大自然公園斯特爾維奧國家森林公園和波尼納公園之間,是一條長而寬的峽谷。在這里旅行,有融入大自然的感覺。二是麗暉谷建有許多滑雪設施,能夠進行各種冬季滑雪運動,受眾包括初學者和高水準的滑雪愛好者。這使得麗暉谷成為獨具特色的冬季體育文化集聚地。三是眾多人文旅游景點的建設。麗暉谷有著許多迷人的景點,如建筑風格獨特的天主教堂、村莊、牧場,以及各種野生物,這些景點成為體育文化產業的衍生休閑配套項目。總之,麗暉谷小鎮的特色在于把自然、人文的關系處理得恰到好處,成為著名的旅游勝地。
(二)依托影視文化的西班牙胡斯卡爾小鎮
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地區胡斯卡爾是3D電影《藍精靈》的拍攝地點,它把電影劇本與小鎮城鎮化建設結合起來,成為全球知名的文化旅游小鎮。它的成功來源于以下方面。把藍精靈電影的布景和小鎮的生活設施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小鎮使用了9噸藍色涂料把村中教堂、政府、甚至公墓在內的175幢建筑全部涂上明亮的藍色,凸顯藍精靈的藍皮膚顏色。利用電影主題把文化要素注入到所有旅游、消費項目,例如“格格巫酒吧”、穿藍精靈衣服的導游等等。大力發展與藍精靈相關的衍生產品,小鎮銷售與藍精靈相關的紀念品,在假日舉辦“藍精靈集市”,攤位出售與藍精靈相關的工藝品、紀念品和美食。胡斯卡爾小鎮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典范,它的經驗值得那些城鎮規模小、發展落后、交通方便的農村小鎮借鑒。
(三)農業和文化完美結合的法國普羅旺斯系列小鎮
法國普羅旺斯是世界知名的旅游圣地,它是由一系列知名的文化小鎮形成的文化產業集群。它的成功之處可以稱為是文化產業推動城鎮化發展的經典。農業是普羅旺斯發展文化產業的基礎。它的產業主要是薰衣草和葡萄酒產業,薰衣草和葡萄酒在生活中的作用就是使人放松,這兩者結合起來讓人感受到閑適的生活狀態,這種狀態是吸引人群的重要因素。以忘憂閑適為主題,加上中世紀的騎士愛情故事,使普羅旺斯成為充滿浪漫情懷的地域,它滿足了人類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活追求。薰衣草和葡萄酒創作出的意境吸引世界各地藝術家集聚到該地區,從而把普羅旺斯的文化產業推向頂峰,薰衣草的自由的色彩刺激藝術家創作的靈感,塞尚、梵高、莫奈、畢加索、夏卡爾等大畫家紛紛到此尋找靈感,美國作家費茲杰羅、英國作家D.H.勞倫斯、彼得·梅爾、法國作家赫胥黎、德國詩人尼采等也到此一游,名人和精神領袖使得普羅旺斯成為普通人群的夢想。以意境、文化巨人的魅力為基礎,結合高科技手段,大力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如影視、文化集會、展覽等,形成文化產業集群,如每年戛納電影節就是衍生的文化產業業態。由此可見,普羅旺斯地域廣闊,是一個綜合性的文化產業集群地,這種產業集群的形成不僅需要良好的自然條件,而且還需要歷史文化的沉淀,在此基礎上實現產業升級,從而形成完備的文化產業鏈。
(四)工業旅游詮釋文化的法國格斯拉小鎮
法國格斯拉鎮的主業是花田加工業,香奈兒No.5原材料來源于該小鎮,這是該鎮世界聞名的重要原因。格斯拉鎮的成功之處在于:利用香奈兒No.5的品牌效應使得該鎮舉世聞名;小鎮把香奈兒No.5的工業制作工藝與小鎮城鎮化建設結合起來,小鎮有著名的香水博物館和香水工廠,這些都是工業旅游的重點項目;把香水文化和休閑文化結合創造獨特的生活方式。香奈兒No.5尋找的是一種獨屬于女人的味道,充滿女人性格中的復雜與性感,女性游客可以造訪玫瑰園,在實驗室里自己親自參與調制屬于自己的香水和香精,而針對男性游客,該鎮建設了眾多的世界著名的高爾夫球場,使得格斯拉鎮成為一個綜合娛樂鎮。可見,格斯拉鎮首先通過工業擴大其知名度,然后從工業生產轉入工業旅游,再由工業旅游進入娛樂服務業,一步一步產業升級,實現城鎮化。
以上文化小鎮詮釋了文化產業推動城鎮化的四個模式:傳統文化產業推動模式,新興文化產業推動模式,農業加文化推動模式,工業加文化推動模式。
三 、我國古鎮建設與西方國家文化小鎮建設的差異
(一)中西文化差異
中國文化古鎮多少都遺留一些古代知識分子的秀氣,強調的是古鎮對人內在氣質的塑造和影響,這是與中國古老的文化傳統密不可分的。而西方文化小鎮更多的是從舒適度考慮,強調的是人對自然的運籌帷幄,所以小鎮文化更體現自由的主題,因此西方文化小鎮只是人們追求某種生活的一個背景畫布。
(二)現代文明在城鎮建設中的比重不同
中國文化古鎮對古代文化和建筑依賴程度極高,這是與中國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即文化旅游為代表的第三產業仍然是資源密集型產業,這種情況使得利用文化產業促進城鎮化建設變得十分被動,同時產業鏈也相對較短,文化附加值較低,可復制性較高。而西方文化小鎮的建設更多的是依賴現代文化要素,雖然其基礎是現代農業、工業、服務業等,但是其核心是現代技術加現代文化的結合體,從而每個小鎮的建設獨具特色,其城鎮化的過程是從低端產業到高附加值產業形成產業集群,短期內難以復制和被超越。
(三)消費受眾不同
中國古鎮的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更強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受眾大多是中國文化愛好者或國內游客,受眾范圍較窄,而且“中國文化”這一符號本身對于外國人來講就是古老、神秘、復雜、難懂的綜合體,因此,中國古鎮的消費受眾除了看熱鬧的外國人,真正在消費文化的是亞洲大中華片區的人群。而西方文化小鎮是在身心放松的過程中直接消費實在的文化產品,普通大眾的直接感受具有一致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現象幾乎不存在,受眾范圍不受地域、文化、種族等的限制,具有較強的規模效應。
(四)盈利模式不同
中國古鎮的盈利項目以餐飲、觀光為主,這些項目名為文化消費,實際上是除了古鎮外的其他地域也可以消費的項目,古鎮文化影響力較弱。國外的文化小鎮盈利項目以產業為基礎,形成從創意、制造到消費的一整套產業鏈的盈利項目,這些項目把文化載體具體化為商品,附加值高,無論從市場操作上還是價值實現上都比較規范和科學,更讓消費者切實感受獨特文化的同時覺得物有所值。
四 、中外文化產業推動城鎮化的共同成功之處
(一)以單一文化主題為核心打造小鎮
成功經營的世界知名的文化小鎮大多圍繞一個文化創意點進行發展,這樣建設的好處很多。首先,單一文化主題能夠較快速和深刻地給人留下印象,便于小鎮的宣傳和吸引顧客。其次,從經濟上講可以減少多元化造成的巨額投入,用最少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效益。再次,單一文化主題容易形成產業集聚能力,從而形成規模效應。
(二)文化產業推動城鎮化的最終落腳點是人
工業生產結束時的價值形式是產品,而文化產業的價值體現在人的感受上。這些成功城鎮化的小鎮在建設過程中都把人的感官刺激放在核心位置,這些感官刺激都是與健康、積極、舒適、生態等要素結合在一起的,這也是小鎮的主要吸引力之一。因此,以人為本是文化產業推動城鎮化發展的核心。
(三)城鎮化過程中形成的產業鏈是小鎮發展的關鍵
雖然以上成功文化小鎮都是圍繞單一文化要素進行城鎮化,但是傳統農業和工業向現代二三產業的真正轉化是通過延長產業鏈實現的,因此,在城鎮化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產業鏈的擴展和延伸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四)文化產業在城鎮化過程中處于主導產業地位
城鎮化過程就其本質效果來講就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從而改善人的生存環境,文化產業的非物質性同時又具有物質性載體的雙重特征可以和任何一個產業結合,從而實現傳統產業的升級,不僅加速落后地區城鎮化步伐,也提高了城鎮化質量
五、文化小鎮建設對我國城鎮化的啟示
在當前文化產業發展的大機遇、城鎮化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動力的背景下,文化小鎮建設不失為城鎮化的有效途徑。通過以上對比,國內古鎮和外國文化小鎮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雖然文化上各具特色,但是我國古鎮的價值創造力遠遠低于外國文化小鎮,這是我國城鎮化的質量遠遠低于西方國家的重要原因。
(一)城鎮化過程中產業發展是基礎
文化小鎮的發展之所以能夠把文化價值化為具體的商品,是因為有文化載體,而這個載體是產業,沒有產業載體的文化小鎮建設是空洞的,否則城鎮化就不過是房地產化,形成不了實在的消費能力,也難改善當地百姓的生活狀況,失去了城鎮化的意義。
(二)城鎮化過程中需要形成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我國古鎮和西方文化小鎮的巨大差異就在產業鏈的構成上,產業鏈的構建大大促進產業集群的形成,從而形成難以復制的城鎮化模式。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最關鍵的就是延長產業鏈,尤其是小城鎮的建設,圍繞一個經濟發展點擴展產業鏈是形成專業產業集群的重要手段。
(三)文化旅游產業是落后地區跨越式發展從而實現城鎮化的最佳途徑
在統籌城鄉的過程中,資金、人才等是農村地區或貧困地區最稀缺的要素,要想通過市場化手段促進經濟發展實現城鎮化難上加難,與此同時,這些地區都處于生態保護區或耕地保護區域,要進行工業建設成本巨大,因此,通過文化旅游產業吸引發達地區人群到這些地區消費,可以增加這些落后地區的收入水平,從而擴大需求促進城鎮化發展。
(四)城鎮化過程中政府以引導為主
政府干預過多,會導致城鎮化模式的趨同性。政府干預過少,可以形成多元化的發展模式,但是由于自由化又會產生新的問題。我國在城鎮化過程中的思路更多的是政府主導,工業化為基礎,產業支撐城鎮化建設,這不僅會造成產業結構問題,而且還會造成社會問題,在這種指導思想下進行城鎮化建設就會導致重復建設。文化小鎮的成功案例證明,城鎮化過程中政府應以政策引導、制定戰略為主,這里市場機制是城鎮化的關鍵因素。
(五)文化小鎮建設可以避免城鎮化變為房地產化問題
地方政府考核城鎮化的指標就是建幾棟房子、修幾條路、對GDP影響等,這勢必導致城鎮化建設成為變相的房地產建設。關于這一問題政府已有所認識,所以各地強調城鎮化的關鍵是要有產業支撐,產城互動,否則就是鬼城、空城。但是具體實踐中無論什么產業的建立,產業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后,政府收入與房地產業都密不可分,人的城鎮化始終是難題。文化小鎮的建設解決了人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人的城鎮化。因此,文化小鎮的建設為人的城鎮化提供了一條可行的路徑。
文章來源:返鄉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