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市委四屆七次全會和縣委十四屆二十二次全會的順利召開,進一步明確了“十四五”及2021年的工作重心和發展方向,振奮人心、催人奮進。云南鳳慶縣三岔河鎮將堅決貫徹落實好全會精神,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圍繞特色小鎮建設目標,發揮山水資源優勢,緊扣鄉村振興主題,突出建集鎮、興旅游、修好路、強產業、創生態等重點工作,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力推進三岔河鎮經濟社會發展更具實力、更顯魅力、更有活力。
聚焦提質擴容,打造做優特色精品集鎮。堅持規劃先行,精準開出“護首、瘦身、壯骨、接筋、展翼、聚魂、伸尾”14字藥方,明確功能定位和發展布局,將集鎮規劃與“十四五”規劃、鄉村振興規劃進行無縫對接,高質量發展特色集鎮。加快推進集鎮擴容,規劃建設集鎮農貿市場,實施集鎮供水工程和污水治理工程,引進“碧源居”二期房地產項目,打造“白墻青瓦紅腰帶”的特色民居,規范集鎮管理。著力提升集鎮品質,突出人居環境整治,保護利用好水體資源,拓展省級文物“瓊鳳橋”的公共服務功能,推進多功能民族文化廣場建設,完善功能配套設施,全面清理彩鋼瓦,修建濱河廊道,建設生態濕地公園,讓美麗集鎮更宜居,讓人民群眾更幸福。
聚焦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繁榮發展。緊緊圍繞鄉村振興“二十字”總要求,以“我要振興的態度、我要振興的希望、我要振興的努力”為抓手,讓三岔河的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拿出“我要振興的態度”。抓住鳳慶-永德高速公路建設機遇,主動融入營盤綠色經濟開發區,做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積極培育特色產業,以全鎮2萬畝茶園和13萬畝核桃為依托,持續加大綠色基地管護力度,從源頭提高茶葉、核桃品質,深入推進“一縣一業”示范創建工作,擦亮三岔河綠色食品牌,打造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數字化可溯源農業。深入實施“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積極培育打造5個鄉村振興精品示范村和10個美麗鄉村,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推進移風易俗,整治不良風氣,培育文明鄉風。
做出“我要振興的努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分類推進村莊建設,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進一步完善鄉村水、電、路、氣、通信、物流等基礎設施,實現50戶2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全覆蓋,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實施河湖水系綜合整治和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憧憬“我要振興的希望”。堅持“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理念,根據三岔河發展定位、上級投資政策和方向,以巍山-鳳慶-永德高速、扁烏線建設、涌金水庫等重點項目建設為契機,優化項目生成、落地、推進和監管,調整充實“十四五”規劃項目100個,規劃投資92.75億元,為三岔河發展鉚足勁。
聚焦鄉村旅游,著力打造三岔河旅游名片。充分發揮三岔河山好、水好、空氣好、村莊好的優勢,以綠水青山為形、鄉愁鄉韻為魂,以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為抓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完善“吃住行游購娛網廁”8大要素,切實改善旅游基礎設施。釋放水庫資源,實施兩岔河庫區農漁生態體驗觀光旅游項目,規劃建設竹樓客棧、水果采摘基地、生態養殖區等旅游設施,發展淡水垂釣、水上娛樂向項目,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鄉村旅游”模式,創新合作方式,策劃舉辦鄉村釣魚大賽。以鄉村旅游示范村為突破口,發揮康明村的區位優勢和涌金村的生態優勢,打造康明-涌金-兩岔河水庫旅游線路,發展花海露營、鄉村民宿、特色餐飲等旅游業態;依托柏木村古茶園基地和山頭田村苗族文化,打造兩岔河水庫-柏木-山頭田旅游線路,推進文旅、茶旅、農旅融合發展,開拓民族文化、傳統村落、休閑康養、農事體驗等旅游市場,打造全縣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作為新時代的基層工作者,要以認識上的清醒保證落實中的堅決有力,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全會精神在基層落地見效。
文章來源:云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