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坑客家小鎮位于深圳市龍崗區,是華僑城集團自2016年開始打造的以客家文化為源,集深圳本土民俗、田園休閑、生態度假、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多元復合型旅游目的地,也是了解深圳原住民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該地于2017年便入選首批國家級文旅特色小鎮。
甘坑客家小鎮基于原始文化底蘊,以客家文化為根,除了建設基礎設施以外,還創造出小涼帽IP,以此作為跳板從特色小鎮升級為以IP為導向的旅游特色小鎮。
華僑城從親子游的角度著手,采用“文化+科技”的方式建造小涼帽VR體驗;采用“文化+休閑”的方式打造小涼帽農場、小涼帽劇場、小涼帽之家主題商店等。公共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美食、博物館、主題酒店的建設都較為完善,并且引入諸多特色文創店鋪為甘坑客家小鎮增加更多可看可游的事物。
甘坑客家小鎮的建設可以大致地分為以下五個方面:美食、文博館群、十大美景、文創游樂和主題酒店。
具體來看,美食區有鳳凰客家餐廳、小涼帽餐廳、時光巴士、甘味巷等主要的餐廳,除此之外還有隨處可見的小吃販賣推車以及美食街的打造,售賣的東西大多是客家特色小吃,如姜撞奶、蘿卜粄、仙人粄、艾粄,還有客家黃酒、客家打雷茶、客家豆腐等。
文博館群有鳳凰谷黃志博物館(綜合性博物館,含陶瓷館、玉器館、金屬器館、佛像館等);家風家訓館(家國情懷、中國精神展示,展示家庭故事、孝悌故事等相關內容);甘坑博物館(老物件的展示);小涼帽國際繪本館(展示小涼帽IP相關畫作、繪本)。
十大美景則是集中在原始自然風景以及客家古建筑上,包括甘坑城門、甘坑古井、關帝廟、甘坑炮樓院、南香樓及荷花池、鳳凰谷、狀元府、文昌塔、甘坑火車站以及七都一一六。
七都一一六是在客家原始建筑上建設的文創區,包含諸多吃食以及文創小店,如福祿齋、福祿閣、吃好丸好、蘑菇世家、圓圓圓山城冰湯圓、芭貝樂冰淇淋、魚樂圈休閑魚療館、小紅帽解憂雜貨店、肖像藝術剪影、小時候懷舊主題店、蜜戀花茶、有間茗居鮮花餅等。
文創娛樂方面有小涼帽農場(以采摘為主題的農家樂)、V谷樂園(VR綜合體驗)、小涼帽之家主題商店(小涼帽相關周邊售賣)、鳳凰閣、活字印刷、繪本花園、飛雪樂園、甘醇莊、小涼帽劇場(皮影戲的演出)、甘坑禮物、藝趣小玩家體驗館(小朋友體驗陶藝、射擊等的場地)
主題酒店方面則是含有四個酒店:鳳凰客家酒店、南香樓藝術酒店、小涼帽之家酒店以及南陽客棧。
主辦方還會組織節慶豐富當地的文化活動,如十一國慶節期間,舉辦了“情滿中秋漢服拜月”組織游客和民眾進行拜月禮和共享月餅;“清秋民樂映甘坑”開啟國風交響樂,傳播禮樂文化;
“秋日星光市集”則是在廣場搭建了一個簡易的市集,售賣的東西有泡泡機、風車、洋娃娃、耳飾、項鏈等,此地主打夜景的建設,夜晚通過燈光的照射助力于甘坑夜景經濟的搭建。
以下談談體驗感
首先是親子游的突出強調,甘坑客家小鎮雖然是一個以古鎮發源而來的特色小鎮但其著眼點在親子游上,不少景點的設置都是出于親子的考慮,如小涼帽系列,因此甘坑客家小鎮對親子、家庭的吸引力較大,不少游客都攜帶小孩選擇一家人集體出游。
其次是旅游綜合設施的健全性,除了基礎的餐飲、文博建設,甘坑客家小鎮還有農場、VR體驗、劇場的建設,以及諸多文創商店的入駐和主題酒店的建設。
從商業的角度來考慮,新旅網探訪員于十月黃金周期間進行探訪,其當日的人流量大致在3.5萬左右,人均消費在100元左右,即當日收入在350萬元左右。
以下來談談行業啟示
首先是甘坑客家小鎮以文化為底,打造IP導向的特色文旅小鎮的升級思路。在文娛產業,IP的熱度一直未見退潮,文旅產業也是如此,以IP為核講故事擴展產業鏈發展不同業態的產業經濟。
如甘坑客家小鎮就打造了與之相關的小涼帽農場、V谷樂園、小涼帽之家主題商店、繪本花園、小涼帽劇場等。這樣的創新思路不僅拓寬了景區的發展方向提升了景區的發展高度,還讓景區收獲更高的商業價值,這的確值得更多的文旅景區借鑒。
其次是文旅營銷經驗的學習,甘坑客家小鎮之所以享譽國內并收獲極高的商業價值,與其優秀的文旅營銷有莫大的關系。
早在2017年,此時的華僑城剛接手甘坑客家小鎮,一切剛開始建設,與此同時VR也開始在國內發展,而此時甘坑客家小鎮推出VR動漫影視片《白鷺歸來》,該片榮獲亞太藝術單元未來影像金獅獎,是我國首部獲獎的VR動漫影片。
此次獲獎不僅促使甘坑客家小鎮加快了對于“文化+科技”的探索,使其更具有競爭力,還使得該片成為甘坑客家小鎮的文化品牌之一,極大地提升了該地的知名度。
在今年國慶節前夕,一則手繪立體人像的視頻在抖音平臺走紅,原視頻已達到429w贊(截止2020年11月24日),其文案也很符合年輕人的心態:沒有女盆友的別擔心,我來給你復制一個。從而將這一堵墻打造為甘坑客家小鎮的網紅墻,吸引了不少游客來到此處拍照打卡。
且在探訪員親身觀察下發現,這則視頻吸引的不止有年輕人還有許多中老年群體,通過交流得知她們中有的人是專程為了這幅立體繪畫前來甘坑客家小鎮。
從這兩次成功的營銷可發現甘坑客家小鎮擅于運用影視以及媒體的力量進行自我宣傳與推廣,以意料之外卻又是情理之中的方式走紅于網絡,擴大自身的知名度。
甘坑客家小鎮在目前的發展中也有一些問題的暴露,如過度商業化,壓縮其主題客家文化的生長空間,景區內大概60%的建設都屬于餐飲,客家文化的體現卻不夠直觀與深刻;原始居民的搬離使得客家文化的民俗方面展現不夠,其原始文化底蘊被消磨。
總之,甘坑客家小鎮作為一處成功的文旅特色小鎮,發源于客家文化,著眼于親子游,從文化升級到IP,以小涼帽IP發展了一系列玩樂設施,拓寬了該地的發展空間,增加了該地的商業收入。
文章來源:新新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