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特色小鎮開發有4個關鍵點:拿對地、聚集產業資源,讓錢滾動起來、建設專屬團隊。房地產開發的關鍵因素,在于土地、資金、團隊,而特色小鎮還多了一個:產業資源……做特色小鎮,拿對地有5個必要條件。
1、出發點。
有的房企希望以“產業小鎮”為幌子拿一些便宜的地,然后蓋住宅來賣。這在過去粗放管理的時候也許能在部分區域蒙混過關,現在則完全不可能了。現在,即使是比較粗放的地區的管理,也是把小鎮分成好幾期,項目一期完成招商入駐,才能開發二期。而在上海等地,根本不看入駐,而直接看稅收。在你拿地的時候,地方政府就會與你簽訂對賭協議,要求你第一年實現多少稅收、第二年實現多少多少稅收……如果不達標,合同就會終止,你就要退出。
如果是工業用地,以畝產來衡量創稅能力。如果是商辦項目,則按平方米衡量創稅能力。而且,地方政府能夠判斷你是否有導入產業的能力,以及產業的成熟度如何,而不會聽你講故事。據了解,不同地方的地方政府,都會有一個主導產業發展的官員,他的專業能力是很強的,他能甄別出你的技術和能力。和政府談判之外,收并購也是獲取小鎮地塊的一種方式,收并購獲取的項目土地一般拿地早、地價便宜、優惠力度更大。
2、城市選擇。
如果你家企業在某個產業上有優勢,就要尋找重視這個產業的城市或區域拿地。你的產業匹配地方政府的產業方向,他就愿意和你深入合作。否則,除非你實力特別強,地方政府是不會接受的。
為什么?從程序上來講,地方政府的產業規劃,都是經過人大等部門討論審批的,不會輕易改變。從客觀條件來講,當地能作出相應的產業規劃,一定是因為當地有一定的產業基礎了,可以集聚產業。你的產業再好,不能和之前的產業基礎關聯形成規模效應,也很難發展。
3、位置選擇。
小鎮最終是要吸引精英人群前來,才能夠發展的,如果位置太偏,無法吸引到足夠的人才,就發展不起來。所以小鎮一般離大城市不能太遠。具體多遠合適?要看城市。二線城市,輻射力相對弱,就要近一些,最好是郊區。
北京上海等城市,輻射力比較強,那么北京附近的城市,比如保定,也不是不能選擇。當然,距離和交通的方便程度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有軌道交通,遠一點問題也不大。
4、核心資源。
比如,如果小鎮最開始的出發點,就是承接大城市的溢出,那么距離和交通就是核心資源。再比如,文旅小鎮,景觀資源、歷史資源就是核心資源。
而產業小鎮,附近區域相關的產業資源就是核心資源。因為產業小鎮只能是集聚產業資源,而不能完全憑空去創造資源。如果當地人口流失嚴重,或產業基礎為0,不管多強的企業,去了也只能失敗。當然,還有的小鎮可能不止一個主題,那就要有多種資源。
5、地塊規模。
小鎮規模大了,邊際效應才會大一些,能導入的資源也會多一些,小鎮的優勢才會出來。小鎮的地塊,規模至少要1500畝。3000畝左右的特色小鎮,一個主導產業就夠了。而5000畝的特色小鎮,如果引入的是新興的產業,后續發展前景很廣闊,一個產業也夠了。
而產業如果相對成熟,或者產業鏈沒那么長,5000畝以上就可以考慮引入2個以上的產業。當然,現實操作中,地塊是分批拿到,分期開發,最后連接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