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綠色,本是鄉村的主打色。如今,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建設圈出重點,將“綠色”、“生態”作為鄉村發展藍圖。
如今,驅車行駛在和縣部分高速公路和國、省道上,黑色的柏油路兩側, 兩側草木葳蕤,一條條綠色的迎賓長廊夾道相迎。
“政府通過流轉農村集體土地,將道路兩旁的土地以低于市場價租賃給我們種植苗木,一方面綠化了鄉村,美化了生態環境,一方面也給村民帶來了收入。”安徽林海園林綠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馬麗介紹。
位于和縣西埠鎮的S105省道兩旁的綠化帶,目前已被和縣本土成長起來的上市林木企業承包,以企業租賃的方式為生態建設助力。在安徽省持續推進林長制改革的背景下,這一舉措也成為當地生態振興的一大探索。
“近年來,西埠鎮通過生態旅游的打造,促進了鄉村旅游的發展,提升了西埠鎮乃至和縣的旅游形象,進而推動鄉村振興。現在來西埠,可感受塵世喧囂之外的一方凈土。”這是和縣西埠鎮鎮長許明選在2018首屆安徽林海百花觀賞節上的致辭。“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這個集苗木、餐飲、旅游、住宿、文化于一體的企業已成為該縣向外推介的一張名片。
百花盛開時,游客們可在園林中,體驗“田舍春柳小農莊, 提籃采摘滿院忙”,感受“卻把漁竿尋小徑,閑梳鶴發對斜暉”,在曲徑通幽的奇石中流連,在芳香馥郁的花海中夜宿……一次百花節,給當地帶來旅游收入多達400萬元。
負責這場百花節園藝的是陳安云,有著二十余年園藝經驗的他是當地名副其實的“剪刀手”。古稀之年的陳師傅過慣了恬然的“隱居”生活,然而三年前,兒子患上了尿毒癥,一個月需透析三次,高昂的醫藥費讓這個家瞬間落入貧困的深淵。這時,林海通過貧困戶幫扶,找到了陳安云,并以一個月5000元的薪酬聘請他做園藝。陳師傅在這里繼續著自己的喜好,同時也給家庭減輕經濟負擔。
生態振興結合林木產業,建成集苗木種植、景觀規劃、鄉村旅游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田園綜合體,不僅幫助附近農戶解決了就業問題,還帶動他們一起發展產業,共惠及周邊17個村,帶動500余名農戶實現增收,其中貧困戶112戶。
“說起‘特色小鎮’,很多人都會想到一些歐美國家。像瑞士的達沃斯小鎮、希臘的圣多里尼小鎮等,雖然體量都不太大,但十分精致,表現出獨特的文化魅力與活力。”在馬麗看來,特色小鎮永遠是鄉村的魅力所在。她正利用企業自身的集聚效應,帶動周邊7個村的苗木花卉種植,打造以企業為主體的園林特色小鎮。“長遠看來,周邊的生態環境變好,也會反哺我們企業發展。”
加快特色小鎮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著力點、支撐點。目前,和縣正持續推進香泉溫泉小鎮、烏江傳奇小鎮、西埠麻油小鎮等集鄉村特色產業、文化旅游于一體的特色小鎮建設,一批特而強、聚而合、精而美、活而新的特色小鎮正茁壯成長。
特色小鎮, “特色”中既有地域特色,又有文化底蘊,既有產業特色,又有旅游資源。從“小”處著眼,讓人流連忘返,讓鄉村步步振興。特色小鎮,一個充滿詩意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