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提出建設“交通強國”,這對于我國的航空小鎮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將出現一輪機場建設高潮。民航局預測,2030年機場數量將達到300個以上。對于航空小鎮來說,機場建設的不斷加速,意味著航空小鎮可以利用的“空中走廊”會越來越多。
目前來看,我國的航空小鎮建設如火如荼,其中,有很多痛點值得重視。
一、如何實現人流導入。
未來我國的機場群將不斷增加,機場是航空小鎮的硬件基礎。但是,有了硬件基礎還不行,航空小鎮必須有足夠的人流導入,才能確保持續運營。人流導入需要航空小鎮在營銷策劃方面實現精準營銷。航空小鎮的客群相對來說比較高端,需要根據高端客群來量身定制。
在線上可以根據航空小鎮的客群展開微博、微信等方面的營銷,在線下可以開展航空嘉年華節慶活動,聚集人氣。也可以利用大數據精準鎖定客群,進行精準的品牌傳播和產品銷售。
二、如何充分利用小鎮的空域資源。
航空小鎮在地上需要充分的土地資源,在天上需要充分的空域資源。隨著空域資源的不斷開放,未來會有更多航空小鎮的發展機會。每個航空小鎮的空域資源不同,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空域資源,也是未來航空小鎮的一個痛點。在擁有充足區域航空走廊的地區,航空小鎮可以充分對接區域航空走廊,共同構建起大容量的航空交通體系。
三、如何打造國產競爭力。
航空小鎮需要有航空運動飛行產品和體驗飛行產品來支撐,而這些產品的載體就是飛機。目前國內的很多運動類飛機產品都是依靠進口的,主要通過收購國外的運動飛機IP來形成產品體系。未來如何從進口變成國產,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有兩條路徑,一條是自主研發,一條是與國外機構聯合研發,同時在航空小鎮逐步落地自己的飛機生產線,形成航空產業集群。產業集群的打造也要堅持綠色發展的道路,比如在機型研發方面,可以朝著低油耗、低排放的方向進行創新,打造“綠色”機型。
四、如何吸引航空創客的入駐。
航空小鎮的繁榮,離不開航空創客的支持,這些創客來自不同的領域,有的是航空高層次技術人才,有的是跨界專家,有的是創新企業領軍者。以航空俱樂部為例,就聚集著富有激情的航空愛好者和航空創客。航空俱樂部在航空小鎮內主要承擔著飛行培訓、飛行體驗、會員服務等方面的工作。這些工作對于航空小鎮來說很重要,通過航空俱樂部的會員資源,能夠快速實現航空愛好者和航空創客的導入,并且為他們提供周到的服務。當然,客流導入之后,還需要用心打造好產品,沒有好的產品,客戶粘性也是難以形成的。航空俱樂部是會員的聚集地,其會員粘性的打造要依托線上線下的資源,形成線上線下互動的會員維護機制。
五、如何實現航空產業生態圈的構建。
航空產業和旅游的結合需要采取產業鏈的思維,而產業鏈的形成離不開各類企業的合作,航空小鎮需要加強與航空工業、地產企業、航空培訓企業、金融企業的合作,形成航空教育、航空地產、航空金融、航空旅游的產業鏈條。產業生態圈的構建有利于航空小鎮節約很多成本,通過合作實現共贏。以供油為例,航空小鎮的發展往往受到供油成本的制約,如果能夠與大型油企進行合作,納入他們的供油管理系統,就節約了用油成本。
六、如何服務好各類業態。
航空小鎮的繁榮,需要多元化的業態支撐,比如航空主題公園、跳傘、熱氣球、航空會展、航空節慶等業態。也可以結合本地特色資源,開發溫泉、民宿等業態。航空小鎮管理者的職責是服務好這些業態,如何為這些業態提供穩定的制度機制環境,是業態能否持續運營的關鍵。各類業態的聚集會不斷完善航空小鎮的綜合功能,形成航空旅游、航空制造、航空教育、航空會展、航空物流于一體的航空小鎮。
七、如何做好航空小鎮規劃和運營的一體化。
航空小鎮的規劃設計和運營需要復合型的知識體系,原本我國的航空小鎮就處在發展初期,整體上我國的航空小鎮發展現狀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所以,在規劃設計和運營方面更加需要精益求精、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在規劃設計階段,就要建立起規劃設計、項目施工、后期招商運營的無縫對接,形成現場會商的工作機制,確保航空小鎮的規劃設計、運營一體化,在規劃方案中植入招商、運營的落地路徑。
八、如何實現航空小鎮與區域發展的融合。
航空小鎮的運營必須與周邊區域運營實現對接,比如,在周邊城區和景區設立第二機場,與周邊景點形成聯動化的產品開發。具備條件的地方,還可以考慮實現高鐵與航空小鎮的無縫對接,形成良好的交通體驗和旅游體驗。同時,不同機場之間也可以聯合開發一些產品。
航空小鎮與區域發展的融合,可以借助PPP模式來實現,通過PPP形成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之間的優勢互補,解決資金難題,并形成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推進,提升區域價值。
航空小鎮與區域發展的融合,還需要以小鎮所在區域的文化為基礎,根據當地文化特色來設計相關航空旅游產品。
文章來源:奇創旅游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