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公布第二批276個特色小鎮名單。相對第一批127個,數量翻了一番。
去年以來,特色小鎮的發展超岀想像,各地培育和建設速度非???。但在探索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些脫離了實際。這也讓之前預計的300個第二批特色小鎮名額縮水不少。
那么,特色小鎮創建中的一系列問題如何解決?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住建部原副部長劉志峰在之前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刻分析。
一、精準建設特色小鎮為什么如此重要。
1、特色小鎮能破解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
當前中國,區域發展極不平衡,資源過度集中,產業、資金、技術、人才高度集中在大城市,影響了經濟均衡發展。
而特色小鎮既能疏解大城市的部分功能,也能構成城市周邊的綜合承載力,加快資源要素的集聚,從而統籌城鄉,縮小城鄉差距,成為提高有效供給和擴大內需的新動力。對產業轉型升級、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鎮化質量都有好處。
2、特色小鎮能讓公共資源配置更合理。
大城市的“城市病”造成住房困難、交通擁擠、空氣污染嚴重;中小城市教育衛生醫療資源緊缺。解決這一問題,就要給小城市和新農村同樣提供良好的公共資源。
特色小鎮作為城市與農村的中間地帶,可就近解決租房、交通、就醫就學等問題,吸引年輕人、大學生回鄉創業,就地成就科技創新事業。
農村人口在特色小鎮可以從事服務業,這樣,不僅大城市的功能得到了疏解,人口遷移的成本也能降下來,這是在為小城鎮“添色”,為大城市“減負”。
3、特色小鎮能為逆城市化做準備。
從美國、日本等國的發展看,城市化率超過70%,就會出現逆城市化趨勢,而承接大城市的人口轉移,主要是衛星城和小城鎮。
現在我們的生活節奏變了,強調慢生活,退休的老年人需要健康宜居,小鎮生活恰好為他們所歡迎;年輕人在忙碌了一周或者在假期,需要放松,這兩方面的需求,特色小鎮都能滿足。如嘉善大云鎮地處上海周邊,按照上海“缺什么、什么”的思路,發展旅游休閑小鎮,承接上海周末的休閑人口。
二、建好特色小鎮,必須堅持三大原則。
1、要按自然稟賦和歷史文化內涵建設。
本色之美,在于自然,特色小鎮只有植根自然才有生命力。如華僑城,在云南大理、麗江、騰沖、普洱等地,借助古鎮古村等自然風光,規劃建設特色小鎮;在京杭大運河沿岸,挖掘自然遺產,按歷史文脈建設特色小鎮。
現在知名的小鎮,絕大多數是依托自然、歷史、人文、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成的。
2、要抓住特色產業精準建設發展。
特色小鎮的建設,要區別于普通小鎮的建設,它應該相對獨立于市區。除了歷史文化悠久之外,特色小鎮一般都具有明確的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和一定的社區功能。
因此,建設特色小鎮不在于規模多大,而在于有沒有特色。我去過一些旅游景區和小鎮,旅游紀念品千篇一律,有何特色可言?沒有特色的小鎮是很難吸引人的。
有一些企業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如在河北規劃建設足球小鎮,它本身就有足球俱樂部,還有一些地方建設通用航空小鎮、葡萄酒小鎮等等,都以其特色而很難讓對手模仿。
3、要留得住人。
留得住人的小鎮起碼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有工打,有房?。坏诙?,子女能有一個好的教育,老人有一個醫療、養老的保證;第三,游客能享受便利的交通和其他服務。
除此之外,小鎮要縮小貧富差距,讓各階層和收入不同的家庭,都能享受到良好和平等的生活服務,讓城市目前還實現不了的人與人的包容關系,貼得更緊、更能融合共享發展。
三、警惕亟待解決的六大問題。
1、是時候給“特色小鎮熱”降降溫了。
近來,有部門說要建200、2000個民族特色小鎮、村寨,有機構說要建1000個旅游小鎮,有機構說要建500到600個文化小鎮,有的省提出要建105個特色小鎮,有設計機構甚至提出有設計5000個特色小鎮的能力。
這里面,有重疊,有交叉,有重復申報,同質化非常嚴重。
但按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的“147號文”,到2020年,全國才爭取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這些小鎮是不是真正值得建?建成后會不會造成巨大的浪費?
以量化的指標和“大躍進”的速度發展特色小鎮,太不切實際,可能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和后遺癥。
2、要防止“房地產化”。
特色小鎮不是新一輪跑馬圈地蓋房子。特色小鎮一旦“房地產化”,就會背離初衷,拉高土地成本,最后演變為一窩蜂上馬,帶來不必要的小鎮庫存,尤其是一些規劃未達標、脫離實際的特色小鎮項目,現在下馬比上馬后形成浪費更為明智,也更為緊迫。
3、要防止“長官意志”。
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政府不能大包大攬或過度舉債,要營造一個市場主導、分工明確、政企有效合作的氛圍,使特色小鎮建設能提供有效供給,滿足群眾的真正需求。這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內容。
4、要綠色宜居發展。
特色小鎮不僅要宜業,也要宜居,要用新技術、新材料、新業態發展,尤其是一些綠色小鎮,要考慮多用綠色建材和部品,使特色小鎮做到低碳節能可循環發展,并且盡量按照綠色建筑和產業化、集成化的標準進行。
5、要金融創新。
特色小鎮的建設從規劃設計到項目建設,再到運營管理,都要有因地制宜的金融解決方案,創新并設立非物質遺產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生態保護、疏解和承接大城市功能等專項的金融產品,拓寬金融支持渠道,支持特色小鎮創新發展。
6、要有考核和退出制度。
對規劃設計和選址不合格的小鎮,或自然地理不適宜發展的特色小鎮,應制定退出名單。通過第一批、第二批申報成功但考核驗收不合格的,也應在下一步工作中停止政策支持,建立退出機制,使特色小鎮名副其實,給子孫后代留一筆財富。